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处的生存环境要求也逐步提高。城市公园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而普遍的学者认为构成公园绿地的基本单元是植物群落,因此,植物群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好坏和植物景观质量的高低。本文以武汉市主要公园人工植物群落为调查研究对象,选取市区内10个公园的170个典型人工植物群落进行了样方法调查分析,并以每一个人工植物群落及周围其它园林要素作为一个植物景观单元,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对170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了景观评价。现以两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阐述说明:第一,通过对武汉市10个公园的170个植物群落景观单元的样方法调查,得出武汉市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维管植物共计549种,隶属于125科341属。在统计的549种植物中,属于武汉市乡土植物的物种有310种,占56.5%。乡土植物中,乔灌草种数分别为98种、69种和143种。从总体群落外貌特征来看,常绿落叶树种数量比例为1:1.23,针叶阔叶树种数量比例为1:8.12。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乔灌草数量分别为151种、150种和248种。在170个植物群落中,乔灌草结构群落、乔草结构群落和乔灌结构群落分别占65.9%、24%和10.1%。参照《中国植被》植被类型分类,对武汉市公园人工群落按照植被型、群系、群丛三级标准进行分类获得6类植被型77个群系161个群丛。六类植被型分别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其数量分别为:72个、57个、1个、5个、18个和8个。由此可以看出,武汉市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的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为主。从不同公园、不同立地位置、不同群落结构类型和不同群落植被型四个角度分别比较分析了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四个指数的区别,并得出:不同公园绿地的人工植物群落之间四个指标均没有一致性的规律;在对不同位置的各人工植物群落的相关指数进行比较时,物种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这三个指标针对不同立地位置植物群落一致性较高,排序由高到低结果为:建筑及围墙旁>出入口及广场>路侧坡地>路侧平地>滨水>路侧树池。而物种的均匀度指数排序由高到低为:建筑及围墙旁>路侧坡地>出入口及广场>滨水>路侧平地>路侧树池;对不同垂直结构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的相关指数进行比较时,从总体上来看,复层结构的群落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四个指标上都大于单层乔木结构群落。不同垂直结构类型人工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两个多样性指数排序均为:乔灌草结构群落>乔草结构群落>乔灌结构群落>乔木单层结构群落,均匀度指数排序为:乔灌结构群落>乔灌草结构群落>乔草结构群落>乔木单层结构群落;不同植被型群落四个指数的总体一致性均较高,排序为:混交林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常绿阔叶林群落>针叶林群落。第二,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4个准则18个评价指标的园林景观评价体系,并对武汉市公园人工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对评价得分参照以CEI作为评价分级的标准划分为Ⅰ、Ⅱ、Ⅲ、Ⅳ等级的四级植物景观等级标准,得出,达到Ⅰ级的人工植物景观单元15个、Ⅱ级的59个、Ⅲ级的80个、Ⅳ级的16个,分别占8.8%、34.7%、47.1%和9.4%。其中,达到良级以上的植物景观单元占到了43.5%,这说明武汉市公园绿地人工植物景观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在所有公园中,月湖公园的总体景观质量水平是最高的,首义公园的总体景观质量水平是最低的。本研究从物种组成、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景观评价三个方面对武汉市公园人工群落做了分析,对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提供了理论和实例参考,这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增强城市景观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