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强化膜分离传质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分离是一种典型的多孔介质内的质量传递过程。在膜分离领域中膜通量随操作时间的下降限制了膜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有效的提高膜过滤的速度,人们提出并应用了诸如超声场、电场、磁场等附加场来强化膜分离过程。一些研究者也在膜制备和气体分离时发现微波的强化作用。本文在实验室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主要侧重研究微波作用下黄芪水提液和颗粒悬浮液微滤过程的传质规律与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微波场对黄芪水提液微滤过程中膜通量的影响本部分以黄芪传统回流水提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考察微波辅助和常规微滤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状态下膜通量12 min的瞬时值为378.5 L/(m2h),而传统的为9.9 L/(m2h)。因此,微波场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膜通量,促进黄芪水提液的微滤。10℃~90℃内,温度对黄芪水提液微滤过程的影响不大。微波辐射对混合纤维塑脂微孔滤膜的结构基本不产生影响。2.微波场强化微滤过程机理的探讨为了探讨微波场强化膜分离机制,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考察微波辅助和常规操作条件下滤膜表面、截面显微结构和膜污染情况。微波辅助微滤过程所得微滤膜的表面和截面截留颗粒较少,而传统过滤所得膜面沉积大量污染颗粒。因此,可以认为微波辐射对分子产生的扰动作用增强了黄芪水提液中大分子物质在膜面及支撑层多孔结构内的传递,说明微波效应对多孔介质物质传递的促进作用,减弱了膜污染。3.微波场对二氧化钛颗粒悬浮液膜分离过程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微波场促进膜分离过程的机制,特选用微波对之不产生降解作用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钛颗粒悬浮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考察微波辅助和常规微滤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所配制的二氧化钛悬浮液的颗粒尺度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波对二氧化钛颗粒悬浮液的过滤过程存在促进作用,并且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不大。二氧化钛颗粒悬浮液的浓度在微波场下过滤时与传统过程相比存在不同的影响。微波场下25 g/L、30 g/L的悬浮液对应的膜通量均比10 g/L的悬浮液的膜通量大。因此,可以认为微波辐射引起强极性二氧化钛颗粒的扰动作用增强,从而提高膜通量。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基于幼儿心理需求的教师搭班的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为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对2008年~2011年四年内不间断地采用班级教师配置调查问卷(家长版、教师版)对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
目的探究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与机体免疫抑制及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卵巢癌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健
随着参与式媒介时代的到来,传者与受者之间的泾渭分明已然淡化,我们与媒介的互动方式也已与往日截然不同。"参与式文化"这一全新的媒介文化范式正逐渐成为主流,不仅深刻改变
文章基于文献梳理提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理的基础性与拓展性理论假说,利用2004~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经典计量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对理论假
在搅拌罐式生物反应器中,考察了乙醇发酵过程中不同溶氧控制条件对菌体量和其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浓度和通气时间是影响菌体生长和乙醇发酵强度的重要因素。通过
科级干部在普通高校行政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重视科级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探索高校科级干部选拔与任用的长效机制,是干部队伍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基础。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是各高校师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资队伍质量建设工程的核心环节之一。结合上海海洋大学培养青年教师的若干措施,探讨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在加大青年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和调控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方案,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鉴于英语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针对学情注
羟基磷灰石与生物体硬组织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相容性,植入人体后对组织无刺激和排斥作用,能与骨形成很强的化学结合,是理想的硬组织替代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