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包括两部分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对本实验室分离自菊三七属植物的菌株HBUM179779T、HBUM179663T和分离自污泥的菌株3-BNT进行多相分类研究;第二部分通过在VL55基础培养基中添加6种不同的营养因子,利用常规稀释和大量稀释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新物种进行分离。获得以下成果:菌株HBUM179779T属于噬几丁质菌科(Chitinophagaceae)的一个新属,革兰氏阴性,细胞呈短杆状,具有周生鞭毛,大小为0.2-0.4μm×1.4-1.6μm。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菌株HBUM179779T与根际假黄杆菌(Pseudoflavitalea rhizosphaerae)T16R-265T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94.46%。基因组DNA(G+C)mol%含量为47.1%。甲基萘醌种类为MK-7。主要脂肪酸类型为iso-C15:1 G、iso-C15:0和iso-C17:0 3-OH。主要磷酸类脂有PE和两个未鉴定脂类。菌株HBUM179663T属于草药菌属(Herbiconiux)的一个新种,革兰氏阳性,细胞呈短杆状,无芽胞,无鞭毛,无运动性,大小为0.4-0.5μm×1.4-1.6μm。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菌株HBUM179663T与马铃薯草药菌(Herbiconiux Solani)K134/01T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96.65%。基因组DNA(G+C)mol%含量为75.7%。甲基萘醌种类为MK-11。主要脂肪酸是anteiso-C15:0、anteiso-C17:0和C16:0。主要磷酸类脂有PLS、PME、PE和DPG。菌株3-BNT属于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的一个新属,革兰氏阴性,细胞呈杆状,无芽孢,单端生鞭毛,大小为0.4-0.6μm×1.8-2.1μm。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菌株3-BNT与乌汶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ubonensis)CIP 107078T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92.83%。基因组DNA(G+C)mol%含量为42.4%。泛醌种类为UQ5、UQ6和UQ8。主要脂肪酸是C16:0、C18:1ω7c和cyclo C17:0。主要磷酸类脂有DPG、PE和PG。本实验通过在VL55培养基中添加6种不同的营养因子,利用常规稀释和大量稀释对采自河北、青海和云南三个地区的3份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新物种的分离,共分离得到415株纯培养物。河北土样通过常规稀释分离得到的72株菌归属于14个属,大量稀释分离得到的52株菌归属于22个属;青海土样通过常规稀释分离得到的37株菌归属于9个属,大量稀释分离得到的50株菌归属于17个属;云南土样通过常规稀释分离得到的71株菌归属于23个属,通过大量稀释法分离得到的133株菌归属于15个属。其中,菌株HBUM200206是通过大量稀释从青海土样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菌,与运动东菌(Dongia mobilis)LM22T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94.58%,因此菌株HBUM200206可能是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的一个潜在新属。菌株HBUM200161、HBUM200202、HBUM200239、HBUM200240、HBUM200352、HBUM200424、HBUM200427、HBUM200448、HBUM200452、HBUM200488、HBUM200497和HBUM200503与亲缘关系最近的模式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小于98.65%,可能为潜在的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