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作为应用广泛的建筑材料,具有抗压强度高、易施工和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其也存在自重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出现裂缝等缺点。随着建筑结构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高性能混凝土随之开始产生。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英文简称SCC)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流动性能较好,施工时无需振捣;同时,在自密实混凝土中掺入纤维还可以改善其易开裂的缺陷,提高它的抗拉强度和韧性。但纤维的掺量受到限制,纤维过多会导致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达不到要求。尽管可以通过提高减水剂的用量进行改善,但是减水剂的价格昂贵且其掺量过高容易导致混凝土泌水;而采用磁化水拌制的自密实混凝土,其流动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强度也有所增加。本文首先在SCC中掺入不同体积掺量的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并进行一系列的SCC的工作性能试验以及力学性能试验,确定两种纤维的最佳掺量。然后在获得纤维最佳掺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磁场强度和水流速度的磁化水拌合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SEM扫描电镜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SCC中分别单掺或者混掺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并对掺入纤维的SCC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性能测试,主要包括:塌落度扩展度、T500、J环内外高差、J环扩展度以及V型漏斗流动时间的测量;接着进行纤维自密实混凝土 28d的抗压、抗拉以及抗折强度试验。分析了纤维掺量对其工作性能以及力学强度的影响,得出纤维掺量的增加会显著降低SCC的流动性能,且SCC的破坏形态由脆性破坏向塑性破坏转变;同时,综合其抗压、抗拉、抗折强度试验结果,在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05%,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0%时,为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最佳掺量。(2)在确定了两种纤维最佳掺量的基础上,采用磁场强度分别为285mT和810mT,水流速度分别为2 L/min、4L/min、6 L/min、8L/min的磁化水进行拌合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然后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性能试验和3d早期的SCC抗压、抗拉强度试验。探讨磁化水的两个因素:磁场强度及水流速度对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早期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出不同参数的磁化水可显著提高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能,且无离析、泌水现象发生,同时可以减少减水剂的用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当磁场强度为810mT,水流速度为2L/min时,磁化水对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3d强度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且通过对比普通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和磁化水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扫描电镜图像,发现磁化水可以细化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微观结构。(3)在纤维掺量和磁化水的磁场强度、水流速度已经确定的基础上,即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掺量分别为0.05%和0.1%,磁化水磁场强度和水流速度分别为810mT、2L/min,探究磁化水对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3d、7d、14d和28d养护龄期下的抗压、抗拉和抗折强度的作用规律。分析得到磁化水对不同养护龄期下的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各力学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且对其早期强度的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后期强度;同时,通过SEM试验来分析磁化水作用下,观察并分析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内部水化物的生成、纤维与基体黏结面以及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变化的内在机理。图32表16参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