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车内噪声特性是乘坐舒适性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传递路径分析(Transfer Path Analysis,TPA)作为一种有效解决车内噪声问题,提升车辆NVH性能的技术手段,已在广泛的工程应用中开发出多种技术方案。至目前,已有包括传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在内的等多种传递分析方法被研究和应用,这些方法都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应用场合,也同时面临着工作效率与分析精度之间的矛盾。本文研究一种新型的传递路径分析方法——高级传递路径分析(Advanced Transfer Path Analysis,ATPA),该方法免除激励源的拆卸,同时能够分离和量化传递路径,被证明是一种兼具精度与效率的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在ATPA的理论基础上,本文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解决汽车车内噪声问题,以某小型SUV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传递路径分析的整车ATPA模型,结合试验测试和仿真手段对车内噪声特性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较为合理、有效的降噪策略。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介绍TPA的理论和分类。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着重阐述了ATPA的理论基础和试验实现流程。针对激励源的不同频率特性,怠速工况下采用基于相干法的高级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研究车内低频噪声;匀速60km/h工况下采用基于能量法的高级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研究车内中高频噪声;(2)分析车内噪声产生机理。依据ATPA的基本原理,考虑到各传递路径的交叉耦合问题,分别建立怠速和匀速60km/h工况下车内噪声的ATPA模型;(3)将ATPA理论应用于汽车降噪实践。以样车ATPA模型为基础,基于ATPA的理论原理,进行两种工况下车内噪声的ATPA试验。试验采集样车各测点工况响应数据,测量各测点之间和各测点到目标点的总体传递函数数据,最后进行直接传递函数的计算和贡献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怠速工况下排气系统后吊耳对驾驶舱的贡献量最大,匀速60km/h工况下对车内噪声贡献量较大的是前风挡和发动机辐射噪声;(4)根据试验分析结果,采取相应优化措施改善车内噪声水平。通过对排气系统进行模态分析,排除发动机激励与排气系统模态耦合,再利用平均驱动自由度位移法寻求排气后吊耳的最佳位置,确定最终优化方案为排气系统后部吊耳前移10cm,实车测试发现怠速工况下驾驶座噪声明显减小;对于匀速60km/h工况下车内中高频噪声,选择更换前挡风玻璃,原有基础上加厚到6mm,车内和发动机舱适当加装吸声、阻尼材料,最终使得匀速60km/h工况下车内噪声下降了1.9dB(A),达到预期降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