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医疗卫生体系逐渐趋于健全和完善,医疗资源也日益丰富。但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分配不均匀、服务供给不足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山地城市表现尤为突出,不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因此探究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分析居民获取医疗服务的空间可达性,理清医疗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居民就医公平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重庆中心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医疗卫生体系逐渐趋于健全和完善,医疗资源也日益丰富。但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分配不均匀、服务供给不足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山地城市表现尤为突出,不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因此探究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分析居民获取医疗服务的空间可达性,理清医疗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居民就医公平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重庆中心城区为例,分析其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特征,探讨医疗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优化医疗设施布局、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利用医疗设施、人口、道路交通、高程、GDP等数据,首先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将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与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M2SFCA)进行了对比分析,以确定更适合本研究区域的测算方法。然后利用Arc GIS软件中的最近设施工具分析了居民日常就医的便捷性,借助MATLAB软件和统计计算的方法对医疗资源的供需关系进行了评估,在对北碚区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了重庆市中心城区的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探讨了其空间差异、空间集聚、城乡差异等特点。最后采用Pearson指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了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在测算医疗服务可达性方面优势明显。在方法上,该模型将距离衰减因素、医疗设施资源间的竞争因素以及医疗设施的等级因素纳入了计算,考虑因素更加全面。在计算结果上,M2SFCA的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更显著的圈层过渡特征,并在识别高可达性区域内部差异和边缘低可达性区域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统计特征上,相比2SFCA两极分化的特点,其标准差等统计值略小于2SFCA,呈现出更加平稳的特征;在与本研究区域千人床位数的对比上,也表现出更高的一致性。(2)医疗资源供需配置情况空间差异明显。需求角度下中心城区的住院服务可以满足大多数居民的住院需求,仅有13.70%的区域供需不平衡。供给角度下各医院整体供需不平衡的比例为64.99%;各等级医院中,一级医院的供需不平衡现象最为严重,不平衡比例超过80%,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均为供需平衡状态;各区的医疗资源供需中,除巴南区外,其余各区均为供需不平衡状态。(3)居民就医的便捷性整体较高,无论是日常普通就医还是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大多数居民都能够较为便捷的获取到。大多数居民至各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耗时在90 min以内,就医时间成本呈现以渝中区为核心向外逐渐升高的圈层过渡特点;能够在30 min以内就近获取到日常医疗服务和三级医院医疗服务的居民占比分别在90%和80%以上。(4)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整体较好,但空间差异明显。居民点和乡镇(街道)尺度下,医疗服务可达性均表现出以渝中区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圈层过渡特点,大部分区域的可达性等级属于一般及以上,有80%以上的居民分布在可达性较高的区域;区县尺度下可达性值最高的是渝中区,最低的是巴南区。不同海拔高度下,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表现出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的特点。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在全局上呈现明显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特点,高-高集聚主要出现在以渝中区为核心的中心区域,低-低集聚主要出现在中心城区的东北部和东南部区域。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的城乡差异明显,城镇地区的人口和地域面积几乎都集中分布在高可达性区域,而乡村地区仅有60%左右的人口和30%左右的地域面积分布在可达性较高的区域。(5)重庆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受内部因素医疗点密度、人口密度和道路密度与外部因素海拔、坡度、GDP因素的共同影响。从影响方向来看,医疗点密度、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和GDP因素对医疗可达性为正向影响,海拔和坡度因素对医疗可达性为负向影响;从影响强度来看,内部因素的影响强度大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中人口密度和医疗点密度的影响强度最大,外部因素中海拔和坡度的影响强度最小,但各因素对于医疗可达性的影响并非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明显的交互增强作用,共同作用于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6)根据中心城区中心区域医疗可达性高,边缘区域可达性差的现状,并结合医疗可达性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大于外部因素影响的特点,研究分别从增加山区医疗资源配备、加大农村地区医疗投入和提高道路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居民就医的可达性和便捷性,从而实现居民就医的公平公正。
其他文献
为了改进“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实践及优化教学评价,提高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能力水平,实现以评促教,本研究通过科学地对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进行测量,以期为后续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研究综合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测验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依据教育大数据时代教育测评模型的构建范式,借鉴我国基础教育测评模型中的研究方法,通过明确小学生数
芥子气(Sulfur mustard,SM)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战剂(Chemical warfare agents,CWA),常常被恐怖组织使用或者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SM中毒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皮肤糜烂,眼睛受伤、失明等症状,甚至会因为呼吸系统衰竭而导致死亡,由于其具有高稳定性、难分解、缺乏解毒剂和易于合成的特性,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在SM受害者的血液、尿液及皮下
由于物种间的能量代谢模式及其线粒体代谢机制存在差异,同一动物体内的不同器官也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和能量需求,因此当呼吸底物种类发生变化时,各物种和各组织对底物的代谢水平也存在差异,而有关不同组织线粒体代谢功能的比较研究,多数是在某种单一底物条件下进行的,不同研究者选用的底物类型存在差异,在该种情况下很难准确评估线粒体的代谢功能,因此选择适宜的底物是客观比较不同物种以及不同组织间线粒体代谢功能差异的前
本文主要研究了带有凹凸非线性项的Kirchhoff型方程解的多重性和变号解的存在性.首先,考虑如下一类具有凹凸非线性项的Kirchhoff方程的多解性问题这里的Ω在RN(N=1,2,3)中是具有光滑边界的有界区域,2
本文基于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相关知识,考虑两类免疫细胞对肿瘤抑制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三个关于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利用动力系统相关理论,探讨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寻求一些有益于肿瘤治疗的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从肿瘤及其免疫治疗的角度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简述了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考虑效应T细胞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效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生存的环境、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将变得更加频繁,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亚洲季风可视为连接全球高-中-低纬气候变化的关键纽带,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亚洲夏季风变化的不稳定性,中国西南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岩溶地貌区,溶洞分布广泛。我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带隙可调、可溶液加工、高载流子迁移率和独特的缺陷容忍特性等优点,在钙钛矿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等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研究及应用。目前,钙钛矿材料在近红外、绿光以及红光器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外量子效率,其效率均已超过20%。蓝光器件作为显示器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相对较差的性能,限制了钙钛矿发光材料在显示和照明方面的应用,因此,钙钛矿蓝色发光
贫困是世界各国现存且将长期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动态易发性、地域异质性等多种复杂特征,对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产生阻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致力于消贫减贫,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扶贫开发工作是长期过程,现行标准下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的终结。农户个体的内生动力、生计脆弱程度,及其所处村级环境的自然条件、交通区位、平均教育水平与
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s,Tsps)是进化上保守的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哺乳动物的Tsp在血管生成、伤口愈合和突触发生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是Tsp家族五个成员之一。Tsp1在哺乳动物肺、骨骼肌、肾脏、卵巢等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具有激活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调控创伤修复和肿瘤生长过程中血管生成等生物学功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生物多样性减少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构建生态网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构建生态网络,不仅可以满足物种生境需求,还可以满足其迁徙、自由扩散的行为需求,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随着高强度开发导致小兴安岭出现了森林面积和质量双重下降,进而导致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和种群数量减少等问题。西伯利亚狍作为小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