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是一个我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家。1998年印度的一系列核试验打破了世人对它的忽略,顿时震惊了整个世界,其为核试验散布的“中国威胁论”更是在我国引起强烈反弹。震惊之余,也迫使人们思考:印度的这一举措难道只是一个孤立事件,其背后是否还有更深的企图? 目前,我国对印度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历史、文学抑或经济方面,而对印度对外战略的研究尚不系统深入。正因为如此,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国际政治的研究视角,系统地探讨了冷战后印度谋求大国地位的演进过程、实施方式和基本成因,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冷战后印度大国战略的本质和基本走向,以期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对印政策、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对深化印度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冷战时期印度的大国战略。本文认为,谋求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是印度独立后的一贯立场,冷战时期印度的对外战略为其冷战后大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从独立到50年代末,印度通过不结盟策略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纵横捭阖,使印的国际地位大为提高;60年代至冷战结束,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印逐渐偏离不结盟轨道,通过 ·二·与苏联建立“特殊关系”、对外频频使用武力,从而在南亚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第二部分:冷战后印度的大国战略。本文认为,冷战后,印度的大国图谋明显增加,其基本目标是主导南亚,控制印度洋,进而成为世界性大国。为此,印度除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做出努力外,着重在外交、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外交方面,一是谋求与美国改善关系,以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二是恢复同俄国的传统关系,以其成为印度大国战略新的外交支柱;三是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期取得国际承认的大国地位;四是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组织并力图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以树立印度的大国形象。在军事方面,一是不断发展军事力量特别是核力量,以成为拥有核威慑的核大国;二是扩大对印度洋的控制,加快提升海洋威慑能力;三是继续加强对南亚次大陆的控制,保持对四邻小国的绝对军事优势;四是在强调军队规模重要性的同时,积极推行“质量建军”方针,加快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步伐。 第三部分:印度谋求大国地位的成因。本文认为,首先,印度在南亚地区的综合国力和地缘政治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是其大国图谋膨胀的“合理内涵”;其次,印度以“大英帝国的天然继承者”自居,力图恢复过去大英帝国在东方的势力范围,是其谋求大国地位的“传统基因”;再次,冷战后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和美俄竟相拉印的总体走势,使印度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是其大国战略付诸实施的国际背景。 第四部分:印度大国战略的前景分析。本文认为,印度的基本国情于印实现大国特别是世界大国战略目标有利有弊。一方面,印度庞大的经济规模、雄厚的科技实力J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日益增强的军事力量以及成为世界大国的强烈国家意志,为其世界大国战略的实施奠定 ·2·了基础。但另一主面,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动荡不定的政治局势、依然强大的传统势力和三大严重的社会矛盾(教派冲突、民族问题、种姓斗争厂以及巴基斯坦等邻国的有力牵制,又使印度的世界大国战略受到严重制约。能否最终走向世界大国,关键看印度政府能否兴利除弊,发展自乙 第五部分:冷战后印度大国战略对我国的影响。本文认为,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核裁军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印度的整体发展开始对我国形成了值得重视的挑战,特别是印度以“中国威胁论”为借口大肆发展核武器,使正在改善的中印关系出现逆转 中印边境争端的和平解决更加困难,同时也使西藏问题增加了变数。面对这种形势和挑战,我国对印宜采取既谋求合作又注意防范、必要时坚决斗争的策略总方针,保待对印度的高度警惕,适当提升中印边境的作战能力,积极发展同南亚友好国家的广泛合作,谨慎对待印度力图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同时在国际上同有关国家协作遏制印度进一步的霸权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