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患者体内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30例CRC患者根据p TNM分期标准分为早期组12例(Ⅰ期、Ⅱ期)和进展期组18例(Ⅲ、Ⅳ期),同时以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CRC患者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细胞因子IL-17A、IL-23和IL-17F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7和IL-23的水平,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CRC患者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2.27±0.7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比例(0.82±0.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早期组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比例(2.57±0.73%VS1.76±0.18%,P=0.0079)。2.CRC肿瘤组织中IL-17A和IL-23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瘤旁组织(IL-17A:0.02218±0.0054 VS 0.00095±0.0002,P=0.042;IL-23:0.00232±0.00478 VS 0.00039±0.00123,P=0.047),CRC肿瘤组织中IL-17F m 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00086±0.00213)低于瘤旁组织(0.00131±0.0031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8);IL-17A和IL-23 m RNA的相对表达量与CRC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3.CRC患者组外周血中IL-17和IL-23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L-17:16.39±3.72 pg/ml VS 7.91±2.74 pg/ml,P=0.032;IL-23:68.12±11.22 pg/ml VS 19.13±6.65 pg/ml,P=0.0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它们与CRC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4.CR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不仅与血浆IL-17的水平呈正相关(r=0.64,P<0.01),而且与IL-23的水平也呈正相关(r=0.59,P<0.01)。结论:Th17细胞在CRC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明显升高,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在CRC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呈高表达,它们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它们可以作为重要的生物指标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与预后,而干预Th17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可能成为治疗结直肠癌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