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它能带来比投资额翻几番的国民收入及社会总需求,所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其发展。顺应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国的基础设施总量有了大幅的增加,对高速公路等的投资额更是飞速上涨。但公路建设一直以来都未曾彻底地摆脱一个较大的矛盾:投资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大量的民间资金却不能有效参与。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实行“开源节流”显得十分必要。为此,开展对资金来源扩大并且合理有效运用(即融资)之方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金融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融资工具,每种都有其特有的适用性及优缺点。我们必须将其理论成果灵活理解并适当调整以便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是需要改造现有的投融资体制与模式,使之满足本国投融资者的行为特征及风险偏好,从而为政府部门提供既好又多的投融资方案,促使社会资本既迅速又稳妥地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在现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中,BOT、PPP、ABS三者总体上适用范围都比较广,认同度也都比较高,但它们各自又在适用性上存在差别。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已有理论的基础上,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为目标,通过对现有融资模式的深度剖析及总结,从不同的角度向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商提供最优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以渝宜高速公路项目为例,首先构建经济评价指标,然后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出发,用净现值法测算其投资回收期及各种指标值,最后分情况为运营商提出适当的运营方式。就本研究的创新点来说,拟将现金流分析作为脉络,运用财务分析法和回归预测法,结合高速公路项目的营利性及有效性,得出项目具体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为运营商提供参考,帮助他们看清自身的优势,最终为项目找到最优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