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硅酸盐/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机理及工业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batt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业化产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十五”期间国家发展和扶持重点之一。层状硅酸盐/橡胶纳米复合材料(NC)的产业化技术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因此开展层状硅酸盐/橡胶NC的工业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黏土晶层悬浮液/橡胶乳液互穿纳米复合技术”(简称“乳液法”)是张立群教授等提出的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复合技术,也是制备层状硅酸盐/橡胶NC的重要方法之一。作者首先对该方法实验室制备技术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全面表征了所制备的材料的结构,并基于蒙脱土(MMT)/丁苯橡胶(SBR)、MMT/天然橡胶(NR)、累托石/SBR、累托石/丁腈橡胶(NBR)和累托石/NR等NC进行了结构与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结构与工艺设计,优化了材料性能,最终将上述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实现了千吨级层状硅酸盐/NR NC生产线的试生产,同时又初步建立了千吨级累托石/SBR NC工业化生产线。为层状硅酸盐/橡胶NC在橡胶行业中的大量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MMT在水中的分散、与胶乳混合和絮凝的过程与状态以及最终形成的结构,分析了影响最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制备过程主要分为层状硅酸盐的水化,层状硅酸盐水悬浮液与橡胶乳液的混合以及共絮凝等三个步骤,其中层状硅酸盐的水化是前提与保障,而共絮凝是核心,絮凝剂的选择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有重要影响。 XRD和TEM分析显示,絮凝后形成的NC微观结构为“隔离型”(separatedstructure)结构,即分散相基本单元包括部分完全剥离的单片层,以及层间为絮凝剂离子而无高分子插入的纳米晶束,其厚度尺寸统计平均在1~20nm;填料含量增大分散相基本分散单元厚度变化很小,这些基本分散单元的尺寸可能与组成原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基本单元有一定的联系。 采用XRD和TEM研究了加工过程对层状硅酸盐/橡胶NC分散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开炼机混炼过程中MMT沿加工方向平面取向;加工过程会引起基本分散单元的搭接聚集,但很少发生紧密聚集(排出橡胶大分子形成晶体的聚集方式)。这种加工聚集现象的发现为解释层状硅酸盐/橡胶NC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文中尝试讨论了这种聚集可能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处理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 :为探讨产褥期的护理指标及护理方法 ,观察产褥期的母体变化康复情况。方法 :将 32 6例住院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实验组 (16 6例 )、对照组 (16 0例 ) ,对实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快,全球经济竞争的重心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服务贸易也获得了迅猛发展。本文分析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基
本文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对我国出版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全面总结梳理,从四个维度探究我国出版高等教育事业七十年发展:1.历史篇系统梳理我
卫星平台作为卫星主体结构,对其合理的设计直接影响其携带的有效载荷在空间的工作状态。迄今为止,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先后发射静止轨道卫星,任务是通信、气象探测、导弹预警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厉慧良,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曾经有过一段难忘的际遇——五次给毛泽东主席演戏。 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同看京戏 在中国,给毛泽东主席演出过的演员大有
工业环境具有腐蚀介质种类多、浓度高、腐蚀性强等特点,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更为突出。对环境类别和作用等级进行划分,建立合理的环境指标体系是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耐
虚拟财产只是网络游戏世界虚拟出来的、在现实世界上无法存在的虚拟的物。虽然有时虚拟财产与现实生活产生了某种层面的联系,但对它的认识不能够脱离虚拟游戏这一根本基础。
橡胶颗粒沥青路面除冰技术,是采用废旧轮胎粉碎成一定粒径的颗粒后加入到沥青混合料中,橡胶颗粒的掺入不仅使路面的除冰能力增强还使得路面的抗滑、降噪性能更好.目前国内外
目的探讨高三酰甘油(TG)血症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36例脑梗死患者(高TG血症及TG正常各18例)及17名健康对照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