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对人类带来的影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建立强大的防灾空间系统,提高城市防灾能力,探求城市空间环境的相对安全模式已逐渐成为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水网密布、人口及物质财富聚集的沿海水网地区地处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之一,常年倍受台风、洪水等多种灾害的侵袭,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和损失的严重性尤为突出,对水网城镇防灾减灾系统的科学构建提出了迫切需求。首先,在对国内外城市防灾减灾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全面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防灾减灾研究发展的趋势,结合水网城镇环境特征与该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找出防灾现状问题所在,分析构建水网城镇防灾减灾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其次,结合水网城镇台风、洪水、火灾等灾害的破坏性特点及承灾体的易损性特征,分析易生灾害防灾减灾的重点和空间需求,并强调灾害的衍生规律(纵向)研究和灾害链控制的核心作用,提出对主要灾害进行防御的空间互通性(横向),为防灾减灾对策在城镇空间上的落实提供理论依据。再次,运用“图底”关系原理,将防灾减灾策略落实至多层面多要素的城镇空间体系构建中,以实现防灾减灾的综合性和主动性。最后,基于与人的行为模式、城镇建设、综合效益、水网环境等相结合的原则,提出水网城镇的防灾建设应聚焦于水网城镇空间结构、水网空间形态、防灾空间系统及防救灾通道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以多级水网为导向,加强不同层次防灾减灾规划的上下衔接,得出适合水网城镇的综合防灾规划策略,并使之具备足够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以提升城镇整体抗灾容灾能力,达到水网城镇相对安全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方法的目标。本论文提出了关于城镇防灾减灾研究的三点新思路:第一,聚焦水网城镇空间,把防灾减灾系统建设与水网城镇空间系统紧密的结合,寻求两者的交叉点和平衡点,并运用“图底”关系,有力协调,构建适于水网城镇的综合防灾策略;第二,把握核心,主动防治,提出防灾减灾系统的核心应是深入剖析灾害的衍生和作用规律,探求防灾减灾的空间互通性,并发挥城镇空间系统的防灾主动性,以遏制灾害链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