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烷氧基三唑并[4,3-α]喹喔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惊厥活性的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癫痫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为发作无规律且意外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应用现有的抗癫痫药物,仅有70%患者得到控制发作,其余30%的患者难以得到控制发作。且长期应用现有的抗癫痫药对中枢、血液等系统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研究与开发抗癫痫作用强而毒性小的新型抗癫痫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2,3-二氨基吡啶为初始原料,经过酰胺成环,氯代,肼代,最后通过原甲酸三乙酯合成三唑环等一系列反应,设计合成了21个6-烷氧基-[1,2,4]三唑并[4,3-a]喹喔啉衍生物(5a-5u)。在此基础上,将并三唑环拆环,并将三唑环用其他杂环替换,合成了18个3-烷氧基-2-取代吡啶并[2,3-h]吡嗪的支链杂环化合物。对目标化合物以1H-NMR、13C-NMR、红外光谱、质谱等方法确证了化学结构。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采用最大电惊厥方法测定了抗惊厥作用,以旋转棒法测定了神经毒性。对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再进行了戊四唑、荷包牡丹碱诱导的惊厥实验。  药理结果显示,所合成的39个目标化合物大部分在100mg/kg剂量下具有抗惊厥活性,且大部分没有显示出较强的神经毒性。三唑并环系列化合物的活性要好于三唑开环系列的化合物。在30mg/kg剂量下,只有化合物6-丁氧基-吡啶并[3,2-e][1,2,4]三唑并[4,3-a]吡嗪(5a)和6-苯氧基-吡啶并[3,2-e][1,2,4]三唑并[4,3-a]吡嗪(5g)的抗惊厥活性最好,其中目标化合物5g表现出更低的神经毒性,半数有效剂量ED50=56.2mg/kg,半数中毒剂量TD50=501.1 mg/kg,保护指数PI(TD50/ED50)=8.9,活性虽然比卡马西平稍弱,但是安全性更高。在化学物质致惊厥实验中,通过戊四唑和荷包牡丹碱诱导的惊厥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6-苯氧基-吡啶并[3,2-e][1,2,4]三唑并[4,3-a]吡嗪(5g)能够对抗荷包牡丹碱诱导的惊厥效应,推测化合物可能是通过增强了大脑中GABA能神经系统功能来起到抗惊厥作用的。
其他文献
丁烯内酯[1]是一大类重要的天然产物或者人工合成的生物活性分子,大约有10%的天然化合物骨架中含有丁烯内酯结构,其中大部分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或者类似物都表现出不同生物活性[2-
目的:  以Aurora激酶小分子抑制剂ZM447439为先导化合物,运用药物设计基本原理,结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设计并合成新化合物。选择三种肿瘤细胞株对新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初筛,针
目的:通过建立一个小鼠有氧运动模型,探讨自噬在运动引起的肌肉建成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雌性小鼠转轮运动模型:6米/分钟,15分钟/次,3次/天(8:00,14:00和20:00),5天/周,共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