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黑夜》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l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是一位声名卓著的美国作家,被英国大文豪格雷厄姆·格林称为“最重要的美国作家之一”。《茫茫黑夜》是冯内古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中,通过一个人的回忆和经历串起美国二十世纪许多重大事件,包括德累斯顿轰炸、第二次世界大战、《葛底斯堡的演说》等,把历史框架下的细节重新编撰,冯内古特以自己独到的手法和巧妙的叙事方法展现二战后美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时,这一历史框架为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去解读《茫茫黑夜》提供契机。鉴于此,本论文欲通过运用新历史主义来探讨二战后美国的社会意识形态,探讨真实与虚幻主题和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主题对《茫茫黑夜》中反映出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茫茫黑夜》中的主要人物坎贝尔是二战期间德国和美国双重间谍,为维续自己的理想,他活在其自身幻想的世界。本文将探讨《茫茫黑夜》中现实和幻想,意志与决定论之间看似对立的分界点,解读冯内古特在其作品《茫茫黑夜》中展现的矛盾心理。冯内古特在其小说《茫茫黑夜》中向读者展现了四位职业间谍对自身意识与良知的逃避,展示了潜藏在人本性中的善恶并为读者展现了看似对立事物间的分界点,警醒读者时刻端正自身处理事物的态度。本文运用新历史主义的批评方法,从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两个方面对《茫茫黑夜》进行解读分析。《茫茫黑夜》这一历史与虚构的结合体是“文本历史性”和“历史文本性”的完美体现。本文通过分析时代背景在文本中的痕迹及历史人物对文本的影响来体现文本的历史性特征,以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的偏离、个人历史代替宏观叙事等方面来说明小说中历史的文本性特征,并通过个人历史来研究当时社会所存在的意识形态。同时,本文从小说中逃避现实的人物、残暴战争的受害者、同床异梦的新纳粹分子、潜藏在人本性中的善恶等方面对战后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行解读。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政治包含了法律和道德等内容,这对于提高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政治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主动去接受和学习教材内容,而大部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政治在中考成绩比例中所占的比例很低,而且政治的内容主要靠背诵和记忆,这些都是学生不喜欢政治的原因。实习教学是一种开放型的课堂,学生可以不在教室里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这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让学
存在决定意识,人的取名用字总要受到社会环境和地域的深刻影响。$$ 笔者在重庆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某日去医院就诊,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医生问了姓名、年龄后,不禁高兴地说:“可
学位
诺基亚在第三季度财报公布的同时宣布调整组织架构。将智能手机业务独立出来。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并对人员配置也作出调整,这些都有利于诺基亚明确重心.对市场迅速作出响应
本研究以低温盐水鹅为对象,首先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方法分离出盐水鹅中的主要微生物有三种,再通过革兰氏染色、菌株特性、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测序的方法对盐水鹅中主要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