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现象自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是下一代显示器及照明光源强有力的竞争者。其中蓝色有机发光器件是全彩显示和照明用白光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蓝色磷光有机材料比蓝色荧光有机材料发光效率更高,但是蓝色磷光有机材料稳定性差,发光光谱存在肩峰,并且强度随电压的改变发生变化,导致光谱的稳定性差。而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长期致力于蓝色有机发光器件器件的效率及新型有机蓝光材料的合成,很少有人关注光谱的稳定性问题。本文从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结构设计出发,通过制备周期性发光层结构来改善蓝光有机发光器件。1.对红色、黄色及蓝色磷光有机材料的发光光谱进行对比,发现蓝色磷光的发光光谱的肩峰明显,并且随电压增加而变化,光谱稳定性差。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随着波长变短,主峰来源的金属-配体电荷转移态的激子寿命变长,不能及时消耗激子,使得肩峰来源的电子振动发光带的辐射几率增加。2.通过对发光层内插入掺有FIrpic的Ir(ppz)3薄层结构的器件进行研究。发现插入Ir(ppz)3:FIrpic层的器件的效率变高。并对插入薄层数量进行了研究,其中最大电流效率从16.55cd/A提高到20.70cd/A,最大功率效率从14.85lm/W提高到16.95lm/W。在5000 cd/m2亮度下,无Ir(ppz)3薄层结构的器件的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的滚降(Roll-Off)分别为39.88%和62.09%,而带有Ir(ppz)3薄层结构的器件中最小的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滚降分别为8.88%和26.26%。同时,Ir(ppz)3层数量越多,光谱越稳定。色坐标的最小变化为(±0.0011,±0.0024)。3.通过单载流子器件的分析发现将Ir(ppz)3插入m CP中并利用LUMO与HOMO能级差产生了对电子的阻挡和空穴的束缚作用,减缓载流子在发光层内某一位置的堆积,从而减少淬灭、削弱滚降。同时,减少了激子的堆积,使得金属-配体电荷转移态没有及时辐射消耗的激子浓度降低,减小了振动电子发光带的辐射跃迁几率,缓解了肩峰随电压增加而变化的问题。4.分别对以Ir(ppz)3和m CP为母体的蓝色磷光有机蓝光器件进行了分析,发现以Ir(ppz)3作为母体的器件发光效率低于以m CP为母体的器件。证明了插入Ir(ppz)3:FIrpic层器件效率的提高并不是因为Ir(ppz)3更适合作为FIrpic母体造成的。5.通过对m CP和Ir(ppz)3单载流子器件的分析,发现Ir(ppz)3的电子迁移率低于m CP以及Ir(ppz)3的空穴迁移率略大于m CP。也证明了Ir(ppz)3不适合单独作为母体。6.对插入Ir(ppz)3后发光层内载流子和激子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器件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Ir(ppz)3/m CP界面对电子的阻挡及空穴的限制引起的。也揭示了发光区内载流子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