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背景与目的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指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其发病原因众多,主要病理机制是肺血管收缩、血管重构和原位血栓形成,导致右心负荷增加,直至右心衰竭甚至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其诊断标准是: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 PAP)≥25mmHg(1mmHg=0133kPa)。目前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炎症反应和免疫失衡可能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当前缺乏针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治疗的特效药物,临床上常将高血压治疗药物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替米沙坦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型受体)拮抗剂,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新型治疗高血压药物,它与AT1受体亚型(已知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位点)亲和性较高,两者结合后,可产生拮抗作用。既往研究表明,替米沙坦可以有效预防干预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其可改善肺血管内皮的功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并改善肺小动脉的重构,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替米沙坦还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的激动剂,PPARγ是一种核激素受体家族中的配体激活受体,是重要的细胞分化转录因子,尤其在脂肪组织、血管平滑肌组织、心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等作用。因此我们应用替米沙坦干预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MCT-PAH)大鼠,观察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IL-1、IL6、TNF-α的变化,探讨替米沙坦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另外在替米沙坦治疗大鼠肺动脉高压的过程应用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进行干预,观察PPARγ在替米沙坦抑制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初步探讨替米沙坦的抗炎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方法2.1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健康清洁级SD大鼠32只,适应环境1周后,随机分为Control组、PAH组、Tel组、GW9662组,每组8只。第1天,PAH组、Tel组、GW9662组大鼠给予MCT 60mg/kg皮下注射1次,Control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皮下注射1次,第1~21天,Tel组、GW9662组每天给予替米沙坦10mg/kg体重灌胃,GW9662组在此基础上给予GW9662 5mg/kg腹腔注射,PAH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2对大鼠药物干预3周后,行右心导管术,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右心室收缩压(RVS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和肺小动脉炎周围炎性程度评分。2.3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情况。2.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IL-6和TNF-α蛋白水平的变化。3结果3.1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RVHI的变化 MCT注射3周后PAH组mPAP、RVSP和RVHI均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P<0.01)。Tel组、GW9662组RVSP、mPAP及RVHI与PAH组分别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Control组比较仍明显升高(P<0.01)。Tel组、GW9662组间mPAP、RV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W9662组RVHI高于Tel组(P<0.01)。提示替米沙坦干预对mPAP、RVSP、RVHI有明显改善作用,阻断PPARγ后对mPAP、RVSP改善的差异不明显,但对RVHI的改善程度有所降低。3.2免疫印迹法检测PPARγ表达 与Control组比较,PAH组和GW9662组PPARγ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PAH组和GW9662组比较,Tel组PPARγ表达明显上调(P<0.05)。3.3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的变化 PAH组大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与Control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替米沙坦可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IL-1、IL-6、TNF-α的水平,三种炎症因子在Tel组和GW9662组中与PAH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但与Control组相比仍明显增高(P<0.01)。与Tel组相比,GW9662组炎症因子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4.1替米沙坦可抑制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mPAP和RVSP的升高,降低肺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右心室肥厚。4.2替米沙坦对肺血管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PPARγ而抑制MCT-PAH大鼠肺组织IL-1、IL-6、TNF-α水平升高有关。
其他文献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指病人在麻醉手术后其认知功能出现了明显的破坏,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发展为不可逆的认知损伤。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需要手术治疗的肿瘤病人也日益增多。中枢炎症被认为是POCD的主要发病原因;同时,肿瘤与炎症的关系密切复杂。那么,肿瘤是否影响患者POCD的发生,其机制如何?这些问题尚不清楚。目的:明确荷瘤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是否更容易发生POCD。探讨其机制是
钢框架结构具有自重轻、空间利用率高、施工周期短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针对钢框架结构隔振研究也不够充分,因此开展钢框架结构的隔震分析十分必要。为分析隔震系统对钢框架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借助Open Sees软件计算平台建立了非隔震装置钢框架结构模型与带隔震装置的钢框架结构模型分别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对带隔震装置钢框架结构与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组(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和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HAM)大鼠下丘脑(hypothalamus,HP)、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
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对细胞进行测量分析不仅能够了解细胞的生理行为,而且有利于探究相关疾病的发生机理。然而目前细胞分析技术多以细胞群体为目标,测量结果往往忽略了细胞间的差异性。因此,有效的单细胞分析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在单细胞水平上的测量限制得以打破。基于微纳热电偶的单细胞测温技术,为我们探究细胞生理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W-Pt微纳热电偶,尖端尺寸小、See
【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预后极差;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最大安全限度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化疗。其中,烷化剂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首选化疗药物,但TMZ对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
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个国家为了解决这棘手的问题对容易获取、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加大开发力度。光伏发电这一优秀的解决方案成为了科学家们的重点研究领域。然而光伏系统会随着温度、光照等外界条件变化对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随着大量的非线性负载接入电网末端,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网中的谐波含量与无功含量大大提升。大量安装有源滤波器虽然能解决电能质量问题,却因为有源滤波器价格过于昂贵
CFRP材料轻质高强,黏贴在钢管混凝土试件外侧可以代替部分钢材减轻试件自重,防止潮湿、盐碱地的腐蚀。CFRP-钢管约束混凝土试件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该结构被应用于大跨桥梁、多高层建筑等大型基础设施中。本文对CFRP-钢管约束混凝土试件在冲击荷载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ABAQUS软件建立试件的冲击模型,探究试件冲击性能的影响因素,为试件在冲击工况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随着普适计算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已经逐步迈进人们的生活。目前,用户活动识别技术已被应用到了智能家居领域,也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活动识别过程中,由于传感器数据缺失、活动执行顺序不同和活动持续时间不同等多种因素,所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同时,由于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数据通常来自多个传感器,因此数据在语义、格式、感知速率等方面存在数据异构问题,从而导致知识不能共享。基于本体的活动识别
随着标准联合化疗方案在临床上的规范应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婴幼儿,成人以及具有特殊遗传学异常如BCR-ABL融合基因,MLL基因重排的病人预后仍然较差。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筛选到一种源于中药菊科植物土木香中的天然产物,即土木香内酯(ALT),发现其在B-ALL细胞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的作用,而且在短时间24小时处理的情况下,对于含有MLL-AF4,BCR
在现代工业现场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工业现场稳定安全运行,会对工业生产中的各个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定时记录在计算机中。而在一些特定的工业现场中,某一个或多个工艺参数对生产过程特别重要,而且相对于操作控制存在一定的滞后,只能凭借操作经验对这些参数进行粗略控制。若能对这些滞后参数进行实时预测,消除滞后时间差,不仅有助于提高控制准确度,还能防止一些误操作。因此,本文从工业现场记录的时间序列数据出发,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