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肥胖、代谢紊乱、冠心病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质量,并且极大程度的危害人类生命。而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基础的代谢综合症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在近年内倍受关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PPARs)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有三种亚型,PPARα、δ和γ。研究表明,PPARα和PPARγ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PPARδ作为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了解较少,但其广泛表达于多种器官和组织,特别以心脏及肾脏为多,并参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PPARδ的启动子和5′未翻译区(5′2UTR)是重要的调控靶基因的区域,通过瞬时转染PPARδ5’-UTR于3T3-F442A前脂肪细胞。有研究表明,外显子4+294T/C基因邻近此区域,因此其基因多态性可导致靶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对功能性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有助于阐明PPARδ基因的作用。我国重庆学者进行研究,发现该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及左室重构密切相关。根据我长春学者研究,长春市代谢综合症患者数量明显高于国内报道,接近美国水平。为此,本研究选择外显子区域4+294T/C单核苷酸多态位点进行研究,研究长春地区代谢综合征患者与血脂、肥胖和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目的研究代谢综合症患者该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酯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103例代谢综合症(按2004年中华糖尿病学会推荐的标准)伴有冠心病(MS+CDH)患者,其中男61例,女42例,平均年龄(59.46±10.51)岁,96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男52例,女44例,平均年龄(56.73±9.15)岁。87例冠脉正常(Normal)患者,男47例,女40例,平均年龄(55.59±10.63)岁,均为中国长春地区汉族人。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PPARδ基因外显子4+294T/C的变异,计算PPARδ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将MS+CDH组、CDH组和Normal对照组按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成不同的亚组,进行不同基因型比较;同时,对不同基因型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PARδ+294T/C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频率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CHD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HD组与Normal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MS+CHD组CC型和TC型血浆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TT型,;CHD组和Normal组各基因型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HD组及CHD组患者多支病变(≥2支)发生率明显高于Normal组(P<0.05),单支血管病变中,MS+CHD组及CHD组患者LAD病变积分均明显高于Normal组(P<0.05),而MS+CHD组及CHD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LCX及RCA两支血管狭窄积分较Normal组患者无明显差异。MS+CHD组及CHD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明显高于Normal组(P<0.05)。分析PPARδ各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BMI的关系,发现在同组不同基因型比较中,以CC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最为明显,其中MS+CHD组CC型冠状动脉内膜和病变积分明显高于CT型及TT型(P<0.05):而在不同组别,相同基因之间的比较可见,CC型患者中,与MS+CHD组比较,CCA病变积分明显高于CHD组和Normal(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等位基因研究中,我们发现,在MS+CHD组中,等位基因CC+CT较TT型患者的CCS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表4)。结论MS+CHD组与MS组患者PPARδ+294T/C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和脂质紊乱关系密切,C等位基因携带者比T基因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