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片特困地区中心城市成长机理及其培育路径——以武陵山片区怀化市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8372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区域发展差异较大,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严峻。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纲要》明确要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主战场。同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成为首个批复对象,显示了国家对其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增长极,其实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布局。鉴于此,选择以连片特困的视角为视角,对武陵山片区怀化中心城市的成长机理及其培育路径进行研究,寄希望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政策建议为思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连片特困地区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和成长机理进行分析。其次,阐述了界定怀化市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并对怀化中心城市演变历程进行了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利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怀化市的综合实力在武陵山片区中的排位进行研究;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怀化市中心城区变化进行叠置分析;依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对怀化市城市扩展规律进行探寻;运用怀化市志等文献资料对其行政建制、城市性质定位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第三,从地理环境、城市自身循环积累、交通、国家政策以及城市定位变化、经济发展几个方面提出了驱动怀化市成长的内部和社会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怀化市现状问题提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研究结论为:  (1)我国连片特困地区中心城市普遍存在设市城市少、分布密度低、城市规模小、极化能力偏弱、位居各省域的边缘地带、城镇化进程较慢以及城市发展的“引擎”作用不明显、缺乏内生动力等特点。  (2)怀化市由县级市改设为地级市历经18年;其产业结构次序已由县级市时的“一、二、三”转变为目前典型的“三、二、一”;随着城市的发展,定位不断升级;从时间特征来看,表现为阶段性,目前怀化市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空间特征来看,怀化市主要向东北方向发展。  (3)地理特征抑制了怀化市城市成长空间走势;城市自身的循环积累推动城市规模渐变;交通优势循坏累积加速了怀化市的成长;政策红利助推怀化市快速成长;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定位的变化作为现阶段不十分明显的因素促使怀化市发生变化。  (4)今后培育路径来看,怀化市可考虑以开发区为增长极,发挥开发区的作用,进而提升怀化的带动能力以及辐射范围;扩展中心城区规模,提升发展速度与质量;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现代商贸业;发挥政府公信力,为怀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加强内外联动,重视内部稳定以及设立专门的城市发展基金为其发展创造物质基础等路径。
其他文献
学位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胁迫的结果,其本质在于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核心内容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
东平湖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的主要调节湖泊和山东省西水东送的水源地,在中国水资源配置战略中地位十分重要。通过对东平湖湖水各理化指标的监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湖泊水质和营养状态进行分析,并对沉积物表层形态磷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对沉积物表层硅藻进行鉴定,探讨硅藻的分布规律,揭示硅藻与水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研究内容,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东平湖表层沉积硅藻有16属43种,主
近几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农用地被部分转换为建设用地,导致耕地缩减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川北深丘地区农村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资源条件有限,农用地愈显得重要,所以,农用地整理
如果把写作比作建造大楼的过程,那么积累素材就是收集建筑材料的过程。材料是根本,是基础。作为一个写作者,只有占有了大量的材料,才能有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也才能在写作时做到游刃有余,达到胸中有丘壑的境界。中学生的经历和感受毕竟是有限的,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一、用眼睛发现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的就是写作不可缺乏素材的问题。写作需要有一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