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歌德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q547933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哲东渐”的历史上,歌德是20世纪中国跨文化接受过程中最热闹的一位人物。他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在五四时期引起了民间阅读的热浪;他的“浮士德精神”则成为一种近代文化的象征;“歌德热”的余韵则持续到八十年代。本文从歌德作品在中国的百年接受史出发,立足文学,超越文学,通过不同时期接受者对歌德作品和歌德形象的不同阐释,展现歌德人格形象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演变,考察歌德人格形象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探寻不同的歌德形象背后的深层原因;通过歌德百年接受史这一个案,进一步探寻“西哲东渐”和东西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全文共五章,按时间顺序描述20世纪中国“歌德的五种”。第一章,厘清歌德传入初期(1898——1920)中国接受者对于歌德的认识,进一步探讨歌德第一印象形成及变化的原因。第二章,阐述20年代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五四一代青年人所认可的歌德形象。由此引发“维特热”,树立了歌德在中国“少年维特”的民间形象。第三章,“歌德热”。论证30年代宗白华等诸多知识分子从不同角度所刻画的歌德形象。第四章,歌德的沉默。描述1937至七十年代末逐渐冷却,以恩格斯论断为标准的人格矛盾“狭隘的市民”画像。第五章,歌德的复活。梳理80年代从颠覆恩格斯论断开始逐步全面丰富的歌德形象。歌德在中国的接受,不同于一般文学家的作品影响;也不同于一般哲学家的思想影响。歌德一生展现了一个文化生命的完整面相,是人类生命的一个典型缩影。20世纪中国歌德影响史是不同人格侧面的展现,也是对个体生命不同层面的疑惑的解答,更是是中国文明现代进程的反映。这是百年接受史回顾梳理更重要的学理价值所在。歌德在中国,西方在东方,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两者走到一起相互影响,荡漾出中国现当代及未来的文化。现代中国的新文化传统深受西学影响,歌德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已经构成当下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只是文学间的借鉴,还有中西文化的差异乃至社会思想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对待异质文明的文化态度,都反映在歌德形象在历史起伏“冷”“热”变化中。
其他文献
凯恩斯与哈耶克是影响了20世纪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各国经济政策的两大经济学家。20世纪30年代,哈耶克与凯恩斯之间曾发生过一场影响深远的理论论战。
中国在2008年以后逐步增加了对美国和欧洲的直接投资,但目前对美、欧的投资比重仍然较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两地区涉及的行业增加,反映了中国国内正在进行并不断强化的结构
辨析造船合同的性质,从德、日民法和中国《合同法》中规定的承揽瑕疵担保责任入手,探讨大陆法系中物的承揽瑕疵担保责任之定位,指出造船合同项下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构成要件一
中国至今没有形成要素市场而不得不依靠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因而城市化并无内生动力,主要由政府主导和推动。本文采用中科院遥感卫星获取的城市建成区数据,并以城市年鉴数据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由于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因此现有电子政务系统中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信息资源难以共享。为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健全制度并
<正>剑为何挥舞、天平因何摇摆,是政治学与法学中的基本议题。而且,两者分形连气,探究其中一项议题,离不开熟知另一项的理路。直接以两者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是两项议题研究可
目前,全球物联网发展风起云涌,不论是美国的“智慧地球”还是我国的“感知中国”,物联网作为第三次浪潮已经开始。因此,及时研究物联网发展规律,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持续健
本文采用水(溶剂)热法,合成了6个新型的无机-有机杂化过渡金属硼酸盐和一个新型纯无机硼酸盐。并对产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和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区域生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湿地退化和人为破坏日益严重。本文主要从地学角度,分析丹东鸭绿江口~大洋河口
化工设备与机器是石化行业的重要生产工具,其运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化工、石油化工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大型旋转机械在石油化工领域应用越来越广,其故障预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