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羟基、多氮配体的多核配合物结构、荧光与磁性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o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核配合物和配位超分子在催化、气体吸附以及光电磁材料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有机配体对配合物结构设计至关重要。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多羟基、富氮配体及其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发光和磁性质。主要内容如下:1.将取代的2-羟基-1,3-苯二甲醛与氨基甘油在金属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得到配合物[Cu(HL’)]2 (1)和[Ni7(OH)2-(OCH3)4(H2L2)2(MeOH)2(H2O)2](CIO4)2·10H2O(2),这两个配合物中参与配位的配体分别是单希夫碱三齿配体H3L1和双希夫碱型富羟基多齿配体H5L2。晶体结构研究表明,1为烷氧桥联双核Cu(Ⅱ)配位结构。2为具有奇特六重面共享缺角立方烷结构的七核Ni(Ⅱ)配合物。变温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2中同时存在铁磁性和反铁磁性交换作用。2.将取代的2-羟基-1,3-苯二甲醛与丝氨醇在Cu(Ⅱ)离子和辅助配体NaN3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得到[Cu2(H3L3)N3]n(ClO4)n·2nH2O (3), [Cu2(H3L4)Cl2(H2O)]·H2O (4), [Cu2(H3L4)N3]n(ClO4)n·2nH2O (5)和[Cu(HL5)]4 (6)等四个配合物,这些配合物中参与配位的配体分别是双希夫碱型富羟基多齿配体H5L3,H5L4和单希夫碱三齿配体H3L5。晶体结构研究表明,3和5为酚氧与叠氮根混合桥联的双核Cu(II)配位结构;4为酚氧与氯混合桥联的双核Cu(II)配位结构;6则是烷氧桥联的立方烷型四核Cu(II)配合物。3.将取代的2-羟基-1,3-苯二甲醛与1,3-二氨乙基氨基-2-羟基丙烷在Cu(II)或Zn(II)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并加入辅助配体NaSCN或NaN3,得到[Zn4L6Cl4]·2DMF (7), [Zn4L7Cl4]·3H2O (8), [Zn4L8Cl4]·H2O (9)和[Na(H2O)5][Cu8(H2L8)2(ClO4)(O)4(S2)2](10)等四个配合物,这些配合物中参与配位的配体H4L6,H4L7以及H4L8是具有相似结构的多羟基、富氮型四希夫碱大环隔室配体。晶体结构研究表明,7-9均为烷氧和酚氧桥联的新型四核Zn(Ⅱ)配合物,并且Zn(Ⅱ)离子的配位方式相同。10则是由高氯酸根桥联两个四核配位单元得到的结构新颖的八核Cu(Ⅱ)配合物。Zn配合物7-9的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体H4L7在加入锌离子时,荧光显著增强,可望用于设计锌离子探针。总之,本论文在设计新颖配体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Ni(II), Cu(II)及Zn(Ⅱ)配合物,其中包括结构奇特的七核Ni(II)配合物和八核Cu(II)配合物。初步研究了其中部分配合物的磁性和荧光性质。
其他文献
以Fe2+/Fe3+盐及氨水为起始原料、油酸做稳定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粒径约为20nm的Fe304磁性纳米颗粒。通过添加少量盐为诱导剂的方法将表面油酸稳定的Fe304磁性纳米颗粒由水
<正>南极南乔治亚岛上,一群企鹅大军在风雪天抱团取暖。身披棕色绒毛的幼崽被成年企鹅层层包围,在飘扬的大雪下组成一幅奇特的画面,宛若精心设计出的智力拼图,看得人眼花缭乱
随着人均收入增加、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冷饮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有所改变和增加,冰淇淋已不仅是夏季的解暑品。如蒙牛总裁杨文俊所说,"随着经济与文化的
回顾我国高校学生食堂就餐模式、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感知不同的就餐、经营模式要有相应的建筑空间。分析我国高校食堂的特殊性,通 过清华大学西区学生食堂设计,探讨新形势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适当的旧城改造模式已经对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修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有必要对旧城更新的模式和效果进行反思。以佛山历
合同债权与侵权债权虽然有相同的"外衣"但是有不同的内涵。在破产程序中两者等同保护是有失公正的。围绕债权保护的法理基础从新对债权应该有个新的分类。
介绍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理论和主要作品,分别从建筑现象学的研究,用光、空间营造等方面对其建筑思想进行解读。
公共停车场是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但由于用地成本、拆迁费用等问题,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落地非常困难。在此以宁波市停车场规划调整为例,通过分区布局、建设形
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必然发展趋势,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充分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河北省是教育大省、人口大省,推动河北省省
随着现代化的新媒体教学方式走入课堂,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了革命性转变。在中学课堂中,采取新媒体辅助自然科学这门课程的教育,有其优势:多媒体综合教学,带来多感官的体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