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依托,以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新滩滑坡为例,根据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水动力学理论,充分运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各版块功能的特点,先分别对降雨条件下堆积层滑坡的动力增载和强度参数弱化的时空规律进行模拟分析;运用间接耦合分析理论的基本思想对边坡暂态饱和区与非饱和区进行分周期分区域参数赋值,分析并总结了动力增载和强度参数弱化耦合灾变效应条件下边坡的位移场及其稳定性演化规律;结合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排水沟、排水井与混凝土护面综合运用的优化防治措施,并运用GeoStudio加以验证。基于上述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降雨入渗对坡体的影响体现在基质吸力衰减与增重两个方面,对坡体是增载过程;在降雨条件下,坡顶、坡体前缘及坡面高突部位较先增载且增载量较大,且其增载区域及增载量随降雨强度及持时的增强不断扩展及增加。2、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边坡土体粘聚力呈现明显的非线性衰减规律,而内摩擦角则呈现近似线性衰减的规律,此规律在堆积土中尤为突出;c值衰减程度明显大于φ值衰减程度,堆积土强度参数的衰减弱化程度介于粘性土和块碎石土之间。3、同一降雨强度条件下,相同降雨持续时间内坡体后缘位移量、前缘位移量和中部位移量依次增加,且坡体表层位移量大于坡内深部位移量;坡体各部位位移量均随着降雨的持时及降雨强度的增加是不断递增。4、随着降雨的进行,边坡的潜在滑动面深度逐渐由深变浅,前缘剪出面逐渐向上抬升。5、增载效应贯穿于整个降雨过程中,而弱化效应是降雨后期随着坡体含水率的增加才出现的,其后边坡稳定性快速降低;耦合效应、弱化效应、增载效应引起的稳定性系数衰减率依次降低;随着降雨持时的增大,坡体稳定性系数衰减越明显,且三种灾变效应引起的稳定性系数衰减率差别越明显。6、结合降雨增载弱化耦合灾变规律研究成果,提出后缘明沟排水,中部排水井,前缘混凝土护面的综合优化防治措施,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