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3-三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自其发现至今,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药用价值。而这类化合物也因为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为止,尚未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含1,2,3-三唑环结构的化合物。在合成1,2,3-三唑环的各种方法中,最经典的方法是Huisgen提出的叠氮化物和炔的1,3-二偶极环加成反应。近年,Sharpless等研究和发展了合成1,2,3-三唑化合物的反应。Sharpless等在研究一价铜催化下的立体选择性的连接叠氮化物和末端炔的Huisgen分步环加成反应时,注意到该反应少数的双(1,2,3-三唑)的副产物,Kenvin和Fiandanese等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优化了反应条件,合成了双(1,2,3-三唑)。但是他们的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如产率低,副产物多,原料不易得等。而且这些已有的少数关于双(1,2,3-三唑)化合物合成的报道都是以末端炔烃为底物进行的反应,而由非末端炔为底物合成双(1,2,3-三唑)化合物则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对称芳基共轭二炔的合成:通过重氮化反应,将一系列含不同取代基的芳胺化合物转化为对应的卤代芳香化合物;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卤代芳香化合物与三甲基硅基乙炔进行偶联,在分子内引入炔基;将偶联产物脱去三甲基硅基得到对应的端炔化合物;最后,端炔化合物通过Glaser反应进行自身偶联,得到二芳基1,3-丁二炔化合物。2.4,4’-二芳基-5,5’-双(1,2,3-三唑)化合物和4,5-二取代-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以前面合成的对称芳基共轭二炔为原料,与叠氮化钠进行Huisgen1,3-二偶极环加成反应,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控制,以较高产率分别合成了一系列4,4’-二芳基-5,5’-双(1,2,3-三唑)化合物和4,5-二取代-1,2,3-三唑化合物。本文未知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IR和MS等实验数据进行了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