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动刚度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anzhiw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工程结构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损伤,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因此,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很有必要。利用结构的振动响应和系统动态特性参数进行结构损伤诊断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结构动刚度的损伤识别方法,对工程杆系结构的损伤识别进行了初步研究。基于结构有限元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损伤识别方法-基于结构动刚度的损伤识别。导出了结构动刚度矩阵,其特点在于动刚度系数是运动频率的函数,无论多么复杂的体系,都能按静力直接刚度法一样的过程即按位移法进行分析:叠加各单元的适当贡献而形成结构集合体的刚度,然后,求解整个体系的刚度方程得到给定荷载产生的位移。对于频率给定的荷载,动力刚度系数能直接算出,并按标准的方式进行分析。但是,在自振频率分析中,刚度系数必须在分析过程中反复调整。本文在给定荷载频率的情况下,首先采用动刚度有限元法计算了损伤结构的结点位移和单元应变。然后,在未知损伤情况下把实际可测量得到的应变与结构未损伤时的单元应变差作为已知数据,利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和遗传算法,识别结构单元的损伤因子,从而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运用动刚度有限元法,对悬臂梁、简支梁、连续梁和框架梁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并讨论了损伤位置、损伤程度和加载位置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数值算例表明,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结构的损伤。
其他文献
降雨入渗是造成非饱和土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降雨入渗理论及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针对不同降雨条件下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针对现阶段边坡治理的大群体决策方法进行了科学的探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介绍了饱和-非饱和渗流问题的基本理论及非饱和渗流的控制方程,给出了降雨条件下的定解条件。基于Galerkin加权余量法推导出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有限元列式。运用SEEP/W程序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发展,沿线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在铁路沿线设置声屏障是降低噪声有效方法。但是,与普速铁路声屏障工程相比,高速铁路列车脉动力对声屏障的作用显著增强。德国
长期处于海洋和滨海盐渍土等服役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不仅受到环境中的氯离子侵蚀,还遭受硫酸根离子的腐蚀,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下降、服役寿命缩短。然而,在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共同存在的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规律相当复杂。因此,研究氯盐和硫酸盐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机理对开展海洋等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和服役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设计实验,利用电化学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氯盐环境
抱杆是一种特殊起重机,在大跨越输电高塔组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的抱杆用于组建世界最高370米舟山大跨越工程输电高塔。针对该塔初始组立工况,做了现场力学试验来检测抱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设计了电测法现场力学试验方案,明确了应变片的布片位置。按照现场试验数据分析得到各测点的应力。对相应现场试验工况采用MSC.Marc进行了有限元非线性静力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分析结
居住问题作为基本的民生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往往会演变出许多其他社会问题,造成社会不和谐。“住有所居”是我国住房保障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现实目标,除了确定住房保障对象收
隧道防水是隧道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问题,隧道渗漏不仅直接影响行车安全,而且还降低隧道通风、照明系统的工作效率,诱发运营设施的锈蚀,影响隧道结构的耐久性。目前大规模的
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对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分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经济和使用。所以,“岩土体参数不准”已成为岩土力学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瓶颈”问
氨氧化作用是自然生态系统氮循环和氨氮污染防治的关键过程和限速步骤。近年来,随着对氨氧化古细菌(AOA)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在多种极端环境(高温温泉、高盐湖泊、深海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迅速发展。以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为代表的混合结构在我国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混合结构在降低结构自重,加快施工进度等方
活性炭拥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可以简单快捷地去除水中难降解物质。再生活性炭能够节约资源,有效避免污染物的二次污染。介质阻挡放电(DBD)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利用该技术能产生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