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肝细胞移植术的研究使其成为治疗肝脏疾病的新途径.然而肝细胞虽然在体内有着强大的功能和增殖能力,但在体外培养的情况下,尤其在冻存复苏后,其代偿增殖能力大大降低,且短期内就可丧失许多重要的生物活性,从而失去移植意义.肝干细胞作为肝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1998年Thomson和Gearhart分别报道人体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干细胞的建系成功,启迪和激起人们对干细胞及其定向分化的研究热情.这一科技成就将使干细胞的研究成为新近最具发展和应用前景的领域,而肝干细胞工程也将成为一个新兴的肝细胞移植研究领域.目的: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胎肝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鉴定胎肝细胞的干细胞特性;探讨肝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深低温保存后其活力与成熟度的关系,为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探索一种有效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胎龄13天的SD大鼠胚胎肝脏细胞,分别接种于Ⅰ、Ⅱ、Ⅲ、Ⅳ组细胞培养瓶中,光镜下观察体外培养中胎肝细胞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角质素—19(CK-19)的表达.并在培养相同时间后,放免分析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AFP及ALB水平.取培养3天后的各组胎肝细胞于液氮中深低温保存1周后,将之取出复苏,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Ⅱ组(含aFGF)、Ⅲ组(含HGF)及Ⅳ组(含aFGF和HGF)分别与对照组(Ⅰ组)比较,在相同培养时间的培养上清液中AFP的含量均较少,而ALB的含量均较多,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和Ⅲ组相同培养时间的培养上清液中AFP及ALB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Ⅳ组分别与Ⅱ组和Ⅲ组比较,在相同培养时间的培养上清液中AFP的含量均较少,而ALB的含量均较多,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大鼠胎肝细胞大量表达CK-19分子均在70%以上.冻存复苏后细胞回收率及活率测定显示:Ⅱ组、Ⅲ组及Ⅳ组的回收率及活率均低于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Ⅲ组及Ⅳ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TT显示:冻存复苏后Ⅱ组、Ⅲ组及Ⅳ组细胞MTT代谢活性均低于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Ⅲ组及Ⅳ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可从大鼠胎肝中分离出肝干细胞.(2)aFGF及HGF均能促进肝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成熟,并且两者有一定的协同作用.(3)肝干细胞的耐受低温能力可能与其成熟度相关联,幼稚细胞相对更耐受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