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由于早期临床症状隐匿,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超过70%的患者就诊时已是临床晚期。早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0%~90%,而晚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0%。因此,早期诊断对卵巢癌的预后有重要影响。B超是目前卵巢癌早期筛查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对卵巢囊性病变的超声诊断必须紧密结合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以减少误诊。近年研究者致力于寻找特异度、灵敏度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ncer antigen125,CA125)已广泛应用于卵巢癌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疾病监测,但单独用于卵巢癌的早期发现灵敏度较低,限制了其在临床发挥很好的作用。HE4、SMRP、CA72-4、Hk等作为卵巢癌的肿瘤标记物,灵敏度较低,缺少大样本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作为一种与恶性转化有关的磷酸化蛋白,监测OPN浓度变化同时结合CA125的水平,可提高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检出率,同时量化的OPN可用于监测CA125水平正常的确诊患者。因此本研究选择OPN作为卵巢癌的肿瘤标记物进行研究。
目的:
探讨B超辅助下单项骨桥蛋白(OPN)及OPN联合CA125对检测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
对43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B超检查结果、血清样品、47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及57例健康妇女的B超检查结果、血清样品,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OPN及CA125含量。
结果:
1、卵巢良恶性肿瘤B超的特点;
B型超声检测肿块的形态、部位、大小,提示肿瘤性状如囊性、囊实性或实性,囊内有无乳头以及鉴别腹水及结核性包裹积液等,但对于小于1cm的实性包块不易测出。本实验43例卵巢癌患者经B超诊断26例阳性,敏感度为60.5%,特异度为90.5%
2、各组患者血清CA125中的水平比较;
卵巢癌组、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A125值分别为210.08±122.9U/ml、24.81±7.20 U/ml和20.24±5.46 U/ml。上皮性卵巢癌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P=0.005、P=0.004);良性肿瘤组与对照组CA125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05);
3、各组患者血清OPN中的水平比较;
卵巢癌组、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OPN含量分别为215.05±116.98 ng/ml、23.90±5.79 ng/ml和19.70±5.18 ng/ml。卵巢癌组OPN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P=0.004、P=0.003);良性肿瘤组与对照组OPN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卵巢癌患者血清OPN、CA125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统计分析显示:卵巢癌伴淋巴结转移者OPN的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早期癌(Ⅰ、Ⅱ卵巢癌)OPN水平明显低于晚期癌(Ⅲ、Ⅳ期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卵巢癌的不同病理类型,OPN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13)。卵巢癌伴淋巴结转移者CA125的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早期癌(Ⅰ、Ⅱ卵巢癌)CA125水平明显低于晚期癌(Ⅲ、Ⅳ期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卵巢癌的不同病理类型,CA125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16)。
5、B超联合OPN、CA(1)25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本实验应用B超检查、血清OPN和CA(1)25三种检测方法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检测,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的比较。43例卵巢癌患者中,血清OPN检测阳性34例,阳性率79.1%;血清CA(1)25检测阳性30例,阳性率69.8%;B超检测阳性26例,阳性率60.5%;三者联合检测阳性41例,阳性率95.3%。
在本实验中,OPN的敏感性为79.1%,CA(1)25检测卵巢癌的敏感性69.8%,B超检查的敏感性为60.5%,OPN+CA125+B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5.3%,OPN+CA(1)25+B超联合检测较CA(1)25、OPN及B超单独检测敏感性高(P<0.005)。同时统计分析发现三者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间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卵巢癌患者B超辅助下血清OPN及血清CA125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比较,前者在保持特异性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弥补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