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性别特异性标记开发及性逆转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l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其原产地为北美洲,是一种著名的竞技垂钓性鱼类,于1983年从台湾引进至中国大陆进行养殖。因其具有肉质鲜美、生长快、抗病力强、起捕率高和适合集约化养殖等诸多优点,2020年年产量达47.8万t,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良种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本课题组经多年选育的大口黑鲈‘优鲈1号’和‘优鲈3号’新品种,其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大口黑鲈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但仍然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对良种的需求。研究表明,雌性大口黑鲈在第一年养殖的过程中生长快于雄性,适合当年养成商品鱼的养殖模式,而雄性大口黑鲈相比雌性性腺发育消耗能量少、饵料系数低,适合翌年养殖商品鱼的养殖模式。因此,培育单性大口黑鲈对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首先通过重测序技术筛选到了大口黑鲈的性别特异性标记。同时,对大口黑鲈早期性腺发育及其与性别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大口黑鲈单性养殖生产需求,通过外源性雌雄激素诱导大口黑鲈性逆转,建立大口黑鲈单性育种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大口黑鲈性别特异性SNP和In Del标记的开发选取大口黑鲈5尾雌鱼和5尾雄鱼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对雌雄鱼之间的SNP和In Del位点进行了注释。总共从中选择了35个SNP位点和8个In Del位点,在74尾已知性别的大口黑鲈中进行验证。SNP位点验证结果显示,位点S1和S2在雄性个体中为杂合型,基因型分别为CG和AT;在雌性个体中则为纯合型,基因型分别为CC和AA。In Del位点验证显示,位点3394676和位点3496814在雄鱼中均为双带,在雌鱼中为单带。本研究建立了大口黑鲈遗传性别快速鉴定方法,为大口黑鲈单性育种过程中育种亲本的快速挑选提了技术支持。2.大口黑鲈早期性腺发育研究采用组织学技术,对大口黑鲈初孵仔鱼进行了为期60 d的组织切片观察,并对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口黑鲈的性腺分化类型属于雌雄异体型,雌性性腺分化早于雄性。12 dph(Days post-hatch,孵化出膜后的天数)首次观察到原始性腺。至37 dph时,雌性大口黑鲈性腺分化形成初级卵母细胞;至51 dph雄性大口黑鲈性腺分化形成精原细胞。基因表达显示:雌性大口黑鲈性腺中Foxl2和Cyp19a1a基因在20 dph表达量极具增加,分别在20 dph和50 dph两次达到最高水平。雄性大口黑鲈中,Dmrt1基因在30 dph达到第一个峰值,随后表达量下降,至60 dph时达到第二个峰值,而Gsdf基因随着日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大口黑鲈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高表达早于组织学性别分化。推测雌性大口黑鲈性别分化的关键时期在20 dph之前,雄性大口黑鲈性别分化的关键时期在30 dph之前。3.17α-甲基睾酮对大口黑鲈生长及性腺发育的研究以出膜后15 d(15.1 mm±0.09 mm)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含有0(MT0)、50 mg/kg(MT50)和100 mg/kg(MT100)的17α-甲基睾酮(MT)饲料饲喂60 d。分析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别分化、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及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MT50和MT100组大口黑鲈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低于MT0组(P<0.05),MT50和MT100组的雄性率均为100%,显著高于MT0组(45%);性腺组织切片显示,MT诱导获得的生理雄鱼性腺结构与MT0组雄鱼相似。性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MT50和MT100组生理雄鱼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均显著低于MT0组雌鱼(P<0.05),MT50组生理雄鱼睾酮的含量显著高于MT100组和MT0组雌鱼(P<0.05)。此外,与MT0组雌鱼相比,MT50和MT100组生理雄鱼性腺中Dmrt1和Gsdf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Foxl2和Cyp19a1a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综上,MT添加投喂能有效诱导出膜后15 d的雌性大口黑鲈转为生理雄性个体,适宜质量分数为50~100 mg/kg。4.17β-雌二醇对大口黑鲈生长及性腺发育的研究为研究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17β-Estrodiol,E2)添加对大口黑鲈生长、性别分化、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出膜后15 d(15.1±0.09 mm)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含有0(E0)、50 mg/kg(E50)、100 mg/kg(E100)和200 mg/kg(E200)E2的饲料饲喂6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E2会显著抑制大口黑鲈生长。此外,E50组、E100组和E200组的雌性率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55%)。组织切片显示,E50和E100诱导获得的生理雌鱼性腺结构与E0组雌鱼相似,而E200组诱导获得的生理雌鱼性腺无卵巢腔结构。性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生理雌鱼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随着E2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睾酮的含量则呈相反的趋势。此外,与E0组雄鱼相比,生理雌鱼性腺中Foxl2和Cyp19a1a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Dmrt1和Gsdf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综上所述,E2投喂能有效诱导出膜15 d的雄性大口黑鲈转为生理雌性个体,适宜浓度为50~100mg/kg。
其他文献
海带配子体克隆系具有发育全能性、遗传纯合等特点,是海带种质资源保存的对象,可为海带种质改良和苗种繁育提供丰富的遗传材料。本文评价了关键环境因子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了调控海带配子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环境条件,并从外观形态、亚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及转录组等方面,比较分析了配子体在生长、发育、生殖阶段的特征及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铁离子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系营养生长和生殖
在中国,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人类和动物疾病的治疗,农业和畜牧业还大量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这使得抗生素在河流的水体和沉积物、土壤和污水处理厂等各种环境介质中残留。抗生素在环境的大量残留使其以养殖水源水的形式进入养殖环境并导致了其在水产品中的积累,影响了水产生物机体内的微生态平衡,直接诱导了抗性菌(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ARB)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又称刺参,具有重要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代表性物种之一,其养殖业为我国沿海渔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病害和高温灾害给海参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疾病和高温成了海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解析刺参响应病原菌和高温的分子机理,将为开展刺参良种选育和健康养殖工艺优化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以刺参为研究对象,采用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原产于欧洲的一种经济鱼类。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4-17℃,由于近些年养殖规模的扩大,适合养殖用水逐年减少,使得大菱鲆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造成鱼体生长速率和抗病力下降。为减少大菱鲆模化养殖过程中高温的影响,需加强大菱鲆抗逆选育及其抗逆机制研究。本研究以高温胁迫条件下,皮肤转录组测序数据中筛得的热休克蛋白47(HSP47)基因为研究对象,运用
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为避免假阳性错误常用线性混合模型(LMM)分析数量性状。求解线性混合模型需要先构建亲缘关系矩阵,再估计剩余方差组分,最后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求解当前标记的效应值并检验。由于方差组分估计过程涉及复杂的非线性求解,所以对高通量SNP逐个重新估计剩余方差组分使得完整的线性混合模型求解会消耗大量时间、占用巨大的计算机内存。研究者们提出许多简化算法来降低LMM的计算成本,这些方法主要分为两
为了确保全球粮食安全,鱼菜共生技术应运而生。现代鱼菜共生系统结合了循环水养殖和水培系统,具有更高的营养利用率。然而鱼菜共生系统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养殖为水中的养分浓度鱼植物的最佳养分浓度需求不匹配。现代数学建模和仿真技术为深入认识系统行为和实验设计提供了工具。氮是鱼菜系统中最重要的输入之一,因此对系统中氮素转化为产物的重要过程和可能的氮素损失过程进行了研究。养殖单元内饲料氮经鱼消化作用后随着鱼的新陈代
钱江支行地处杭州滨江高新区,依傍着奔流不息的钱塘江。支行党总支下辖10个党支部,现有在职党员66人,全辖8个网点实现党员全覆盖,网点主要负责人党员占比100%。支行党总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紧跟总省行党委战略部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近三年,支行利润每年上一个亿级台阶,存贷款三年实现"规模翻番";2020年跻身"全国城区支行经营绩
期刊
由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感染养殖鲫引起的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给鲫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鲫造血器官坏死病发病迅速,在全世界广泛流传,致死率高,已严重制约鲫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围绕该病的机理研究与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1)比较了 20株来源于江苏省和湖北省鲫养殖场分离株的CyHV-2 ORF25B 5’端基因及其3’端非
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在我国沿海分布广泛。花鲈属短日照繁殖鱼类,其季节性繁殖涉及光信号的输入、信号处理和神经内分泌等复杂的调控过程。血管囊作为光周期感受器,在鱼类季节性繁殖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组织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分析了血管囊的形态和显微结构;并确立了花鲈血管囊细胞的培养方法;同时克隆了光周期重要效应基因Dynorphin(LmD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物种,为ZW/ZZ性别决定类型(雌性,ZW;雄性,ZZ),且存在一些遗传雌性个体性逆转为表型雄性称为伪雄鱼。生产中,常在半滑舌鳎鱼苗70日龄左右,依据其不同性别间形态差异淘汰生长缓慢的雄鱼和伪雄鱼。本研究首先利用性别标记鉴定半滑舌鳎幼苗性别,并测量形态性状,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检验该筛选方法的科学性。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