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成瘾”是一种以对游戏产生精神依赖为表现的精神疾病,手机游戏成瘾的患者主要以手机游戏为依赖对象。手机网络游戏成瘾倾向是指手机网络游戏使用者接近成为成瘾状态的程度,这种程度存在高低之分。手机网络游戏成瘾倾向易催生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问题。个案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基本方法之一,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强调对工作对象特性的适应,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通过促进人自主调整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恢复或改善其社会生活能力和功能,解决其所面对的问题,进而增强并发展其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探讨了将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的有关理念和方法引入对手机游戏成瘾倾向的干预,试图在情绪调节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上述方式方法帮助案主改善成瘾倾向,并同时尝试帮助其实现更深层的心理康复,以期更好融入社会生活。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目标高校中符合条件的群体进行筛选,找出具有手机游戏成瘾倾向并自愿参与的对象后,通过参与观察、个案访谈及量表对其个人情况和成瘾倾向进行了解和测量。随后以情绪调节理论为指导,设计并实施具体的个案干预方案。干预以三个阶段进行:个案前期,即第一次和第二次干预,以建立专业关系为重点,在与案主建立共情的同时,逐步确定案主通过手机网络游戏获得的满足感,以及影响案主手机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事件”,引导案主进行情境选择。个案中期,即第三次和第四次干预,以引导案主察觉情绪的产生、变化并逐步实现调节和表达为重点,帮助案主接纳情绪并找到更为健康合理的情绪宣泄和代偿途径,逐步适应并投入现实生活,改善成瘾倾向。引导案主摆脱自身的惯性认知,降低外界因素对自身的影响,引导案主强化情境修正,对自身注意力进行再分配,对自身处境进行再接纳和再认识。个案后期,即第五次和第六次干预,以巩固已有成果为重点,从情绪产生的反应关注调节阶段入手,社工引导案主做好情绪产生后的反应调节,实现反应调节和情境修正间的正反馈,处理好案主的离别情绪并结案。结案后研究者从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对工作进行总结,从介入的准备、实施和结果三方面进行和反思,并对改善大学生手机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认识、干预和预防三个层面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