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再现视野下的建筑图式理论及“地方实践图式”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批判体系中的关键概念之一就是“图式理论”,其从认识论的角度阐述人类思维的形成机制,对包含建筑学在内的众多领域的学科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另外,建筑绘图是建筑设计思维实现过程中的关键媒介,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由此,论文以哲学、心理学与视知觉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图式再现”的讨论为切入点,借助绘图、绘画为媒介来分析建筑中的“思维图式”,通过对历史发展中的建筑图式进行再现性分析与回溯性梳理,探求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形成、发展与作用机制,并以此为理论工具对地域建筑思想进行图式分析与思辨,结合湖南大学地方工作室数十年的创作实践,归纳与构建出一套“地方实践图式”的设计方法,为当代本土建筑创作提供一种参考。论文的主体由8个章节组成,除第1章绪论外,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基础”篇,包含2、3、4三个章节,主要讨论图式再现的理论基础、再现机制、历史发展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图式的理论内涵进行诠释与归纳;下篇为“实践分析”篇,包含5、6、7、8四个章节,从“图式”的视角对地域建筑理论进行批判性阅读,并结合具体的建筑实践案例提出“地方实践图式”的设计思想,最后通过“地域类型”、“地域地形”、“场所语义”三个层面的分析将其诠释与再现。上篇第2章,主要从图式的理论基础、图式的再现机制、图式的再现媒介三个方面阐述图式再现的基本含义。基于图式理论的相关研究,找到建筑中的图式线索,通过“再现性”问题的讨论建立以“建筑图式”与“建筑图学”的关联性为基础的研究机制,从而确立研究问题的目标与途径。第3章是基于第2章建筑图式再现机制的研究,从历史的维度与图学的视野回溯性的分析与归纳建筑思维图式的再现发展过程,依据图式的“再现媒介”与其“思维主体”之间的发展变化的关系,发现并梳理出一条认知线索,从而将这段历史发展过程分为“图式再现的原始蒙昧时期”、“图式再现的综合发展时期”、“图式再现的抽象分离时期”、“图式再现的现状”这四个阶段来进一步阐述。第4章则是基于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对建筑图式的内涵、属性与发展特征进行讨论与归纳,重点是通过对建筑思维图式的内在性、外在性与其驱动机制的分析,达到从建筑图学的角度来检视建筑学科及其设计思维图式的目的。下篇第5章是承上启下的一章,借助上篇的成果为理论工具对地域建筑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批判地域主义”建筑思维图式的分析与思辨,形成对战后多元化建筑思潮背景下的关于“现代性”与“地域性”问题的价值体系认知,在此基础上,以湖南地域环境中的当代建筑创作为例,构建出一套“地方实践图式”的设计策略。从第6章开始,论文用三个章节分别从三个层面展开对“地方实践图式”的详细论述。第6章重点阐述在面对当地人文环境与传统时,地方工作室所形成的以“建筑类型学”为理论内核的“地域类型图式”的建筑创作方法,试图不断发掘蕴藏在地域类型中的具有普遍性特征的原型,既关注与传统习俗、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的地域类型研究,又关注地域类型的现代性表达。第7章重点阐述在面对当地自然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时,地方工作室所形成的以“建筑地形学”为理论内核的“地域地形图式”的建筑创作方法,尝试以某种拟态和柔性适应性的方式来调和建筑、城市空间形态与自然环境肌理的关系:顺应环境地形与微地形,运用分形几何原理梳理其形态逻辑,诠释建筑与地景共生的美学依据。第8章所阐述的“场所语义图式”则是建立在“地域类型图式”与“地域地形图式”实践基础之上的讨论,从“建筑现象学”研究视角,聚焦于分析在建筑创作中如何通过空间情景图式的操作,赋予建筑特定的空间意义与场所气氛,以塑造建筑的地方精神与地方文化身份。论文是一个从“理论图式”研究到“实践图式”研究的循序渐进过程,通过理论层面的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再到实际应用层面的具体实践分析,从而对“图式”在建筑设计思维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问题进行探讨,并揭示出制约与激发建筑思维创造力的内在动因。借助“图式理论”有助于把建筑思维中涉及先验性与经验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内在性与外在性、理性与非理性等传统研究途径无法做到同时有效考察的对象,置于同一语境平台中讨论,从而得以对当代建筑学科及建筑创作出中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客观的分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以实现多样性与差异性为目标的建筑空间生产提供思维方法与价值评判的参考。
其他文献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突破了多年来传统浅层方法的固有瓶颈,已经成为目前主流的技术手段。深度学习模型的成功,往往建立在大量有标记的样本参与训练的基础之上。然而,人工标注的成本极为高昂且对非相应领域专家来说有较高的操作难度,相比之下无标记的样本则显得容易获得。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标签传播与主动学习结合的算法,同时考虑到算法中有标记样本和样本特征为增量式更新这一情况,将其与基于粒度的序贯三支决策
在Web GIS应用中,为了解决Web地图服务(Web Map Service,WMS)瓦片生成效率低下的问题,通常会采取预先离线生成瓦片数据的方式提高效率。然而,瓦片文件存在数量多,单幅地图0-18级瓦片文件的总数量近千亿;瓦片文件小,大部分瓦片大小在2KB以下;低信息密度瓦片大量重复等特点,使用本地文件系统如NTFS、EXT4进行存储时存在存储效率低下、读写性能恶化等问题。为解决瓦片文件存储的
软体机器人作为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相对比于刚性机器人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优势。软体机器人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和变形,更加适用于非结构环境中,同时软体机器人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安全性。本文基于软体材料,研制了纤维增强式仿人软体机械手。据统计,中国上肢残疾人数有将近40万人,而对于目前的商业假肢均为刚性手,所能实现的功能较为有限。人的肢体行为是由神经控制的,在肢体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的电信号,因此肌
为了更好地评价天基预警系统激光干扰效果,论文对其涉及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展开了深入地研究:一是天基预警系统探测图像的仿真问题;二是复杂背景下红外弱小目标检测问题;三是天基预警系统激光干扰效果建模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尽可能的利用有限的资料数据来实现天基预警系统探测图像的仿真,论文以商用高分辨率卫星红外图像为基础,研究天基预警平台观测、传感器成像、目标弹道运动和辐射、激光干扰光斑仿真等模型,
从单目图像中恢复出场景的深度信息,即单目深度估计,一直是视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问题。单目深度估计被广泛地应用在自动驾驶、无人机和机器人等诸多领域,嵌入式计算平台上的单目深度估计也逐渐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现阶段大部分深度估计算法依赖于高性能的服务器等计算平台;少部分深度估计算法可以在嵌入式计算平台实时地预测深度信息,但是其精度还未能满足嵌入式设备的需求。此外,现有的深度估计算法很多忽略了平衡精度和延迟
投资组合优化研究的是如何通过对资本的合理配置,实现收益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现有的多期投资组合模型大多利用概率论或机器学习的方法来描述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通过预测证券的未来收益分布,并建立相应的投资组合模型,从而决定投资策略。然而,现有预测方法在预测准确率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此外,如何实现数据驱动的滚动预测,如何针对预测结果开展多期投资组合优化,如何设计更有效的求解算法,这些都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球各国应急管理都是一场“大考”,中国“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发挥了突出作用,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对接公共安全战略与应急管理重大需求,获批教育部首个应急管理本科专业,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世界已跨入了大数据时代。在网络、物理、社交空间中,每天都有海量的多源异构数据产生,这对传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张量作为向量、矩阵的高阶扩展形式,具有很强的数据建模、表征和分析能力,而张量分解方法作为重要的张量分析方法,在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庞大,对大数据计算和存储的要求也
学位
瞿希贤是著名的作曲家,她的作品以鲜明的艺术性、高超的创作手法及大胆的艺术改编著称,在中国合唱音乐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瞿希贤的合唱作品非常值得我们去分析与研究,这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的了解瞿希贤合唱作品的艺术风格,还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探究更准确的运用在我们的实际排练中。《牧歌》是作曲家瞿希贤最具代表性的合唱作品,该曲创作至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却仍是传唱度极广的一首合唱作品。本文主要有以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