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大建设工程在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发展社会可持续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重大建设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是区域经济投资的切入点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点,但其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潜在爆发点。在我国由重大建设工程引发的社会冲突事件呈日益上升趋势,这不是其建设发展的初衷。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重大建设工程公众接受度,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现阶段,有关工程接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大建设工程在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发展社会可持续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重大建设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是区域经济投资的切入点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点,但其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潜在爆发点。在我国由重大建设工程引发的社会冲突事件呈日益上升趋势,这不是其建设发展的初衷。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重大建设工程公众接受度,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现阶段,有关工程接受度的研究较为丰富,但目前研究多为单案例研究,少有学者将不同类型建设工程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基于公众感知效益和感知风险的权衡视角研究相对缺乏。本文选取武汉市GS变电站和地铁N号线二期工程作为对比案例。通过分层抽样法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影响范围内工程影响和公众接受度数据;在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假设检验基础上,结合社会认知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建立重大建设工程公众接受度影响因素模型;基于实证研究探讨了公众接受度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的差异,提出改善公众接受的策略,以期为优化完善重大建设工程的政府决策机制提供政策支持。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了重大建设工程公众接受度数据,探究了各观测变量和4个潜变量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变电站工程和地铁工程的公众接受度存在显著差异,公众更倾向于接受外部效益较大的地铁工程,对潜在外部风险较大的变电站工程,公众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反对情绪;(2)影响公众接受度的因素包括内在驱动力和外在推动力两个维度,内在驱动力主要为自我效能和感知效益-风险因素,外在推动力主要为社会环境因素;(3)公众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存在差异,自我效能对变电站工程接受度无直接影响,但对地铁工程接受度有显著直接影响,而社会环境对公众接受程度同时具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4)感知效益-风险可作为自我效能和社会环境的中介变量因子影响公众接受度。本研究可为政府进行有效沟通、风险预警模型构建和社会矛盾的防范化解提供有益建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工程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回归。
其他文献
纳米金属催化剂的晶体结构、组成、形貌等对其催化性能有重要影响,制备方法对实现不同微观结构纳米金属催化剂可控制备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强静电吸附和化学沉积法,实现了高分散、粒径可控的负载型一元Pt纳米催化剂的制备;采用湿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二元CuxNiy纳米金属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结构与制备条件的关系,并开展了一元纳米Pt催化剂、二元CuxNiy纳米催化剂催化硝基芳烃加氢活性研究。具体的研究结果总结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企业,依靠风险生存,但这并不意味保险业不存在风险,相反它所面临的风险远远大于其他企业,且保险业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的“压舱石”,风险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问题是十分严峻并且极具扩散性的。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和国际上的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将发展战略集中在前台业务上,风险管理这样中后台的工作极少得到重视。尽管在这种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保险深度和保险广度得到逐年提升,保险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
围绕磁流变液沉降问题的研究衍生出一系列新型磁流变材料,其中,以润滑脂为基体的磁流变脂材料不但在沉降稳定性方面呈现出优异的效果,而且继承了磁流变液优良的流动性,这对优化减振、密封、抛光等装置的性能提供一个简单而可靠的解决方案。但是磁流变脂在剪切、挤压工作模式下的实验研究尚不充分,描述其剪切屈服应力的理论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鉴于磁流变脂的发展现状,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在磁偶极子理论的基础上,
监督和管理国有资产是国资监管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使得国家能够直接有效地掌握企业国有资产的状况。与此同时,国有资产中的产权监管工作也是当下国资监管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国资委不断出台多部管理制度方案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用于管理企业国有产权,对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或减少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等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国有资产产权监管平台,简称国资产权监管平台,是一项针对国
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重要的水平构件之一,由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层整体浇筑而成,具有节约模板、表面平整度高、质量可控及减少现场污染等优点。拆分设计作为叠合板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需综合考虑项目特征、运输尺寸限值、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通用底模尺寸、板间现浇接缝宽度和管线密集程度等因素确定楼板预制区域与预制板尺寸。本文针对预制板规格多样化、模具通用性较低的问题,开展叠合板拆分设计优化方法及模具设计优化方法研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