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毕飞宇的文革书写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jac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飞宇是当代文坛中一位颇具风格的作家,他的小说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文革”这段历史与经历对于毕飞宇来说是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它对作家的人生观与文学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典型的文革小说,还是那些非典型的文革小说,都贯穿着毕飞宇对“文革”的独特思考。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聚焦于毕飞宇的文革书写的显著特征,作家摆脱主流话语的束缚,着力揭示文革中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情态。稳定而恒定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浮出历史地表,而正是这些普通民众间的权力角逐才真正彰显出文革的可怕之处,它以一种细化的方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在叙述日常生活中,毕飞宇巧妙地运用当时的革命话语,呈现出他独特的语言风格;第二章聚焦于毕飞宇笔下的人物形象,人性是毕飞宇进入“文革”的切入点。知识分子与女性是毕飞宇文革小说中所着重塑造的两类人物形象,而亲情呈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作家所关注的,无论是个体的人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作用下都逐渐走向了扭曲与异化的困境。第三章聚焦于毕飞宇独特的少年经验,作为一个文革中的旁观者,他对文革的思考必然不同于那些亲历文革的作家们。因此,将毕飞宇放置在文学史的层面上,通过与“右派”作家、“红卫兵——知青”作家的比较,分析毕飞宇关于“父权”和“乡村”两个文革主体的独特思考。通过对毕飞宇文革书写的研究,我们既可以窥见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也可以透视中国当代文学的文革书写的多样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丹心”的美丽传说  用丹参做成的制剂特别多,我们熟悉的药有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丹参跟我们现在常说的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丹参被应用的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把丹参列入上品:“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实际上是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症状,丹参可以把积聚化开,这里所说的“积聚”就是淤血。  丹参是
期刊
沃尔夫冈·伊瑟尔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本阅读活动中审美响应理论的提出。到了七十年代后期,伊瑟尔将理论研究的重点从阅读过程中的读者一端
本文透过中国新感觉派都市写作的现代主义表征来挖掘本土化因素,并探究本土特质在新感觉派的形成、文本创作和体式革新中的影响和作用。并据以说明在吸收、借鉴外来文明的时候
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汉语语法承接古汉语语法而来,并有很大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语法应该也可以解释古汉语的语法现象。所以我们以此普遍的原理为基础,以
很多人会一次煎制几天药量的中药,药液再加热时,不需要煮沸,达到饮用水温即可。加热中药不建议用微波炉。中药成分非常复杂,用微波炉加热中药,产热的过程可能使药材失去一部分效能。医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中药汤剂,可以放到器皿里,倒入热水加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