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综合性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山东大学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方兴未艾,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针对大多数综合性大学所具有的多校区办学、与城市联系密切、校园文化特色鲜明等特点,结合当前校园规划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提出了适合多校区综合性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   文章从追溯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分析多校区大学的成因入手,研究了多校区综合性大学发展所呈现的趋势,然后从宏观--大学与城市之间、中观--各校区之间、微观--校园内部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校园规划设计在不同层面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大学与城市“一体化”发展、“一主多辅”的校区管理模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建筑功能复合化以及优化交通和室外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最后,结合山东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的实例,认真分析了学校整体和各校区的发展条件,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具体规划措施,为编制正式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区域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了扩大本地区的对外交流,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或地区,迫切地需要一个对外展示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特色的窗口。于是兴建了一些具有技术现代
岷江中游地区地处蜀中,自古被称为四川的“黄金水道”,是四川古镇分布最密集、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多样的地理条件,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构筑了这一地区古镇具有地
水一直与城市发展成长和人类自身繁衍生存有着不解之缘,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城市都地处在江河湖海之滨。特别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及国际间城市竞争日益加
建筑与语言具有可比拟性,语言中的语境现象同样存在于建筑之中,在语言中能被建立起来的语境地带在建筑中也同样存在。因此,语境地带作为连接语言与语义的纽带,也是连接建筑表
水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改善国人人居环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中国古典园林或西方古典园林相比,现代
私家车的快速增长与停车刚性需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目前城市快速化发展的必然过程。随着居住区停车压力越来越大,其停车刚性需求与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相争”的矛盾会长期存
网络的出现使得建筑创作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显著最本质的变化就是信息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流动方式,这是影响建筑师工作方式的核心问题。该文在分析形式创造与建
随着城市风貌的趋同,村庄担负着传承我国地域、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但是在村庄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模仿城市设计手法、新旧建筑风格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地域
城市是一个开放程度极高、依赖性很强的系统,它与周边环境和区域经济发生着相互作用。城镇化的过程不仅是一个人口迁移、景观变化、产业集聚、生态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城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