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键源区识别的水环境模拟与调控——以湖州市长兴县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目标为导向的流域精细化管理是当前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热点与难点。识别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关键源区,并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投资效益,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太湖流域是我国重点流域之一,也是流域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研究以太湖流域长兴县作为研究对象,对县域范围内水环境污染特征进行解析,基于SWAT模型识别关键源区,划定水环境重点管控区,采用水质模型模拟重点管控区内各措施的环境效益,并利用成本效益分析对方案进行优化筛选,为重点管控区水环境调控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利用输出系数法及相关统计数据对长兴县各类污染源排放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2017年全县约产生COD6640.17吨、氨氮558.70吨、总氮1677.14吨和总磷333.90吨。2014年~2017年长兴县地表水质量基本呈改善趋势,但仍有部分断面存在超标或临界超标的情况。
  (2)建立了县域范围的SWAT模型,对污染物的流失分布进行模拟。2017年长兴县总氮输出量约1649.55t,平均单位面积输出量为1152.73kg/km2;总磷输出量约385.39t,平均单位面积输量为269.32kg/km2。从分布上看,上游情况较好,中部、东部的平原地区及入湖口周边负荷较高。根据氮磷流失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单位面积负荷指数法,将污染负荷高的区域划定为关键源区。关键源区约占全县面积的3%,但贡献了超过8%的总氮和11.5%的总磷,总氮和总磷的流失强度达到28.37kg/ha和4.00kg/ha,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3)基于关键源区识别结果和实际情况划定重点管控区。建立重点管控区范围的HEC-RAS模型,对重点管控区水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主要断面水质情况基本达标,上游和合溪新港水质较好,问题主要集中在长兴港的中、下游地区,其中城区内部及其周边的河流水质相对较差,超标现象严重,并呈现出以城区为中心向外扩散的状态。
  (4)以重点管控区为研究对象,选定15个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其经济投入和环境效益。分别以重点断面优先达标、区域断面全部达标、累计提升水平最高、控制单一水质指标等为目标,对拟实施措施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整治和排水口堵截及排查整治等措施效益最优,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但投资较大,建议逐步推进。针对主城区,推荐优先进行零直排小区创建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增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或是护城河异位处理工程,着重进行这一区域的重点污染源的处理。
其他文献
学位
寒区盐渍土边坡除受盐渍土自身湿陷性和盐胀性影响外,还受到季节性冻融循环作用,在春融期极易发生失稳破坏。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题“高陡边坡、高填及特殊路基的健康监测、全生命期安全评价和预警平台方案设计”(编号2016YFC0802203)进行研究。论文主要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盐渍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出当含盐量一定时,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
学位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需求量有增不减,而水泥作为混凝土基本组成材料之一,其使用量也不言而喻。水泥产业是最耗能的高温加工工业之一,为生产水泥而消耗的能源、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之大,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近年来我国也提出了绿色生产的口号,如何在水泥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兼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土木建筑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和重点研究方向。为促进水泥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本文试验研究了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研究,要求越来越精细,微地震技术是在地震学和声发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应用于工程领域的一门新型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水力压裂或者高能气体压裂等压裂方式,对目标层位进行压裂,目标层位周围岩石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破裂,从而引发微小的地震,即微地震。利用检波器接收到微地震的地震波信息,反演出微地震震源位置,在剖面图上震源点的集合就能大致描述出裂缝的形态。通过上述过程,
本论文应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技术进行了模拟高温高压CO/HS腐蚀试验、硫化物应力腐蚀试验、氢致开裂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行为试验及电偶腐蚀特性试验,主要研究了SM 80SS典型套管钢的CO/HS行为及与高镍基合金G3偶接时的电偶腐蚀特性。并利用SEM、EDS和XRD分析技术进一步研究了SM 80SS套管钢腐蚀产物膜的微观形貌特征、组成元素、组成物质和腐蚀产物膜的形成机理。从而对典型套管钢SM 80SS的
学位
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价值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区域的景观格局变化越来越频繁,景观格局的变化影响着区域的生态安全,也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严重的破坏。如果对某区域的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研究,能够为该区域优化空间安全格局和提高区域生态服务价值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以2000、2006、2012、2018年重庆市主城区TM/OLI_TI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城市用地扩展过度依赖无序粗放型土地资源消耗模式,导致大量优质耕地和生态用地被侵蚀。面临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以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需求日益增长,中国也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体制改革。在城乡建设规划方面,城市增长边界作为遏制城市无序蔓延,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发展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得到广泛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