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1月龄婴儿(出生30d的婴儿)的睡眠现状,寻找其睡眠状况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婴儿睡眠相关保健指导,促进婴儿睡眠健康,提高1月婴儿早期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5月~2010年8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998例1月龄婴儿进行睡眠评估。采用统一问卷对受试婴儿母亲进行现场调查,以了解婴儿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并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月龄婴儿睡眠状况本次调查得出1月婴儿的平均睡眠总时间为17.1小时,比儿童保健学中建议的18小时短将近1小时。白天、夜间睡眠持续时间分别为3.0小时、3.5小时,与近期国内的研究结果相似。早晨觉醒时间平均在6:25,而晚上就寝时间较晚,平均在21:20时。凌晨至5点夜醒次数平均2.1次,夜醒2次的婴儿最多,夜醒2次以上的达到了32.7%。被调查婴儿中觉醒、就寝时间均固定的婴儿也达到了51.0%。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以及夜醒时间超过30分钟的婴儿分别占56.3%和30.0%。晨醒情况较好,94.3%的婴儿可以自行觉醒,67.5%的婴儿醒来后情绪活泼或安静。睡眠过程中的问题出现比较普遍,多数1月婴儿都会出现一两种睡眠问题。出现最多的是轻微动静便惊醒和肢体抽动,可能与1月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有关,对睡眠影响较大的打鼾和用口呼吸在1月婴儿中出现比例分别为19.5%和27.5%。2、1月龄婴儿睡眠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婴儿睡眠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婴儿睡眠的因素主要为孕期情况中的分娩孕周;婴儿自身情况中的婴儿性别,婴儿患感冒、黄疸、腹泻;婴儿喂养情况中的喂养量、喂养节律、喂养频率及持续时间;家长照顾婴儿的行为中的入睡方式,夜间照顾婴儿家长的变化情况及睡前准备活动情况;婴儿睡眠环境中的温度、婴儿睡床等;父母情况中的父母上班时间、就寝时间以及父母打鼾等睡眠障碍的发生等。结论: 1月龄婴儿睡眠不良状况主要出现在睡眠总时间较为不足,就寝/觉醒时间的规律性有待提高,入睡过程和夜醒过程持续时间过长,夜醒频繁及睡眠过程中打鼾出现较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分娩孕周、婴儿入睡方式、睡前准备活动、父亲上班时间和父母睡眠障碍等婴儿睡眠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婴儿睡眠相关保健指导,促进婴儿睡眠健康,提高婴儿早期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