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的可持续和稳定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生态平衡的维护,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因而,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对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有效性,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陕南地区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和研究价值。西乡县是陕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农业县,农业人口占87%,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近年来,县域经济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环境生态地位和经济基础决定其必须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至今,全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已达50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7万亩,生猪养殖突破120万头,新增良种茶园6200亩、大棚蔬菜1200亩,新建户用沼气池3000口。根据农村产业发展新形势,该县立足县情发展壮大茶叶、生猪、木耳等绿色主导产业,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把着力点放在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生猪和茶产业上。因此,根据该县特定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条件等,利用资源优势选择适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互换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西乡县农业循环发展模式较为常见的是“猪+沼+粮模式”和“猪+沼+菜模式”,而“猪+沼+大棚菜模式”、“猪+沼+茶模式”和“猪+沼+茶+观光农业”三种模式仍然处于局部试点阶段。因此,研究每种模式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机制,进而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每一种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哪一种模式的综合效益最好,明确上述问题对于不同循环农业模式因地制宜的推广及决策意义重大。本文正是以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可以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为出发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调研资料为基础,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为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指标量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层次排序和权重的计算。其次,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降以降低指标间的相关性对上述四种模式通过打分量化、两两比较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四种模式的优劣排序。最后,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对西乡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和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