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宋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两个高峰,吴道子与李公麟分别隶属于这两个时期,也是在唐宋人物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主导作用的两个人物。吴道子所处的唐代,无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信仰都处于全面鼎盛的时期,吴道子“吴带当风”的绘画风格是这一时期的典范代表,敦煌莫高窟103窟《维摩诘经变图》的线描一展吴道子之画风。李公麟所处的宋代,是文人画全盛时期,绘画上追求一种怡情悦性、超然洒脱的士人情怀,他所擅长的白描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典型的代表作品是《维摩诘演教图》。同一题材的内容,以不同的线描形式来表现,代表着唐宋两种不同的情怀,这中间存在着一个转变过程。本文旨在以李公麟对吴道子画风的传承为切入点,兼议敦煌莫高窟103窟《维摩诘经变图》与宋《维摩诘演教图》在绘画风格上的发展变化,并进一步揭示李公麟对吴道子画风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分七部分来阐述。以李公麟对吴道子人物画风的传承与发展为理论依据,试图从吴道子、李公麟所处时期的敦煌莫高窟103窟《维摩诘经变图》与宋《维摩诘演教图》着手,分析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图式风格、文化内涵、时代意义等因素中李公麟对吴道子画风的传承与发展。第一部分:绪论。简单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概述唐宋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绘画的影响,唐代儒释道对宫廷绘画及宗教题材绘画的影响,以及对宋代三教合一与绘画重法的审美取向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阐述绘画思想的转变对唐宋绘画风格的影响,分别就唐代的外放到宋代的内敛,从客观到主观、绘画的形制尺幅及绘画笔触趣味的变化进行分析。第四部分:讲述吴道子与李公麟所处时期的绘画及其风格特征。第五部分:简单阐述唐宋绘制维摩诘的历史渊源。第六部分:讲述敦煌莫高窟103窟《维摩诘经变图》与宋《维摩诘演教图》的画面内容之比较,分别就画风、线描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论述,竭力探讨李公麟对吴道子人物画风的传承与发展。第七部分:总结性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