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菌素J25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套索性多肽。它的氮端的第1位甘氨酸与第8位谷氨酸形成了一个环状结构,第9位到第21位氨基酸形成的线型尾巴从环中穿过,第19位的苯丙氨酸和第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菌素J25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套索性多肽。它的氮端的第1位甘氨酸与第8位谷氨酸形成了一个环状结构,第9位到第21位氨基酸形成的线型尾巴从环中穿过,第19位的苯丙氨酸和第20位的酪氨酸的芳香族侧链跨越在环的两侧来稳定其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微菌素J25不仅具备抗菌肽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热稳定性、耐酸性、以及对蛋白酶具有一定的抗性等显著优点。生化实验研究证明微菌素J25首先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的FhuA结合,然后通过TonB/ExbB/ExbD形成的质子动力能量打开FhuA底部的塞子,使微菌素J25进入细胞内。最后依靠细胞内的转运蛋白SbmA把微菌素转运到RNA聚合酶处。通过与RNA聚合酶的结合、抑制其发挥正常作用从而来达到杀菌的目的。已有的实验表明微菌素J25的环状结构主要是与RNA聚合酶结合;但对微菌素J25的β发夹区域的功能有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它在与FhuA的结合过程中是否起着主要作用。已有生化实验对微菌素J25的β发夹区域的第12、13、15位氨基酸进行饱和突变,突变后的微菌素J25相对杀菌效率改变极大,但杀菌效率提升的原因并不知道。我们选取了相对杀菌率为0.67、1、3.9、4.8四个微菌素J25突变体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对β发夹区域的个别氨基酸进行改变可以显著地改变其与FhuA的自由结合能的大小。同时我们发现在结合能显著提升的两个微菌素J25突变体中第12位的组氨酸对自由结合能的贡献很大,贡献值约为总自由结合能的一半。这些结果可以说明微菌素J25的β发夹区域对于其与FhuA的结合至关重要。比较四个体系的自由结合能与相对杀菌效率可以发现,相对杀菌效率的高低与自由结合能的大小呈正相关性,我们可以推测该生化实验中微菌素J25突变后杀菌效率的改变与它和FhuA的结合强弱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实验结果对提高微菌素的杀菌效率、对套索型多肽的药物设计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背景: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相关性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严重危害现代人健康。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导致相关疾病的重要环节。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在肥胖相关
叠前深度偏移能有效改善复杂构造地区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的成像问题,随着地震勘探程度持续深入,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各大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常
酞菁类衍生物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光动力和光催化降解领域。但是酞菁本身存在溶解性差、难于修饰且易聚集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本文制备了一种溶性良好的不对称酞菁3-乙氧羟基-9(10),16(17),23(24)-三癸氧基酞菁锌(ZnPc-OH),然后分别用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b-PLA)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对酞菁进行修饰,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浙江地理环境特点、气候环境特点、人群饮食习惯等地域特点,结合近十年浙江人群体质的相关调查研究,总结出浙江人群的体质特点。以浙江人群体质特点为
以提升中国女子篮球队的竞技能力,助力中国女篮重回世界大赛四强为选题和研究目的,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秩和比法(RSR)等研究方法,结合2018年女篮世界杯比赛录像,对中国女篮整体攻防实力做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通过与世界强队对比找到自身优势与不足,以期为东京奥运会国家女子篮球队清晰、准确的备战定位,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参考。结果:1.本届世界杯中国女篮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队伍;相对于所
目的本试验旨在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归芍六君子汤合左归饮治疗血管性眩晕临床疗效,为血管性眩晕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受试
本实验以牛背最长肌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预调理冷鲜牛排的最佳配方以及天然保鲜剂的最佳配比。测定了不同切片厚度下的质构特性变化以及感官评价,得出了预调理冷鲜牛排的最佳切片厚度。研究了4℃下真空包装的预调理冷鲜牛排食用品质的变化,结合电子鼻的测定,建立了预调理冷鲜牛排在4℃下的剩余货架期预测模型。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了预调理冷鲜牛排在不同煎炸用油以及不同烹调方
泥化夹层是顺层边坡中常见的软弱夹层之一,本身力学性质十分薄弱且不稳定,是引起边坡稳定性问题的主要因素。泥化夹层随着自然界气候与天气的变化,经常受到干湿循环的作用,特
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不断缩小,传统铜互连电阻率过大和可靠性等问题愈发严重,因而我们需要发展新型互连线技术。碳纳米材料因其诸多良好的物理特性,在互连技术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可有效地缓解传统铜互连面临的挑战,从而满足延迟小、承载电流密度高和热效应好的互连要求。本论文对基于碳纳米材料的互连进行了结构设计和优化,建立了竖直石墨烯纳米带互连、铜-石墨烯新型异质互连和铜-碳纳米管混合互连的等效电路模型,对比
为了探究适合于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的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制度,将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作为典型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滴灌水肥调控措施下,分析灌水、施肥两个条件对土壤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