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和广大的爱国工商人士及民族资本家,为了能全力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也为了保存中国的近代工业,保护我国的矿产资源免遭他人之手,避免民族工矿企业落入日寇手中,同时也为了增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经济与国防力量,共同发起组织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经济内迁运动,将沿海沿江工矿企业迁往我国西南等内陆地区。内迁的目的地主要在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云、贵、川、湘、桂、鄂、陕、甘、宁、青、新等省。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也加入了这次艰难的西迁之旅。沿途经历敌人的空袭,工作人员历尽艰险,长途跋涉,终于把器械运到了目的地:重庆。汉阳铁厂的内迁重庆,使重庆的工业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同时有力地支持了抗战的胜利,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虽然汉阳铁厂的内迁是在抗战时期工业内迁的历史背景下政治经济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战争的进程和时局的变换,但她使重庆地区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跳跃式发展,创立了近代小学到大学的一系列教育系统,开办了医院,自己铺设了铁路,还有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场所,也使西部地区的工业在战时短短的数年便走完了平时需数十年乃至百余年才能走完的历程,为西部地区尤其是重庆的工业发展创设了一些条件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