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由于介孔材料在催化、吸附、分离、环境污染控制、药物释放、成像、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的应用前景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中空介孔微-纳米球由于其中空和介孔结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介孔材料在催化、吸附、分离、环境污染控制、药物释放、成像、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的应用前景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中空介孔微-纳米球由于其中空和介孔结构具备更强的分子承载能力和更高的纳米反应器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这类材料的研究面临合成步骤复杂、产量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首先探索了中空介孔纳米球的快速合成的方法,然后针对纳米球功能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采用聚丙烯酸(PAA)为中空模板,聚醚F127为造孔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在乙醇体系中制备了中空介孔SiO2纳米球。系统研究了搅拌速度和聚醚F127引入量对中空介孔SiO2纳米球形貌及比表面积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N2-等温吸脱附等表征说明该合成方法具有很好的普适性,通过调节F127的引入可以实现对比表面积的有效控制。结合数据分析发现,PAA和F127用量均为0.7g,且搅拌速度为450rpm条件下得到的SiO2纳米球形貌最好,且比表面积最大,达到692.464 m2/g。2.通过氨基化对纳米球进行功能化修饰,考察了其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曲线表明,氨基化纳米球在pH = 7条件下30 min可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489.23 mg/g。在氨基化纳米球基础上通过席夫碱反应将水杨醛嫁接至纳米球上,考察其在低浓度下铀吸附能力,发现15 min内纳米球可将5 mg/L的铀酰离子完全吸附。进一步研究了水杨醛功能化纳米球的荧光性能,数据表明修饰后的中空介孔SiO2纳米球在水溶液中能够实现对Al3+离子的有效检测,检测限为1.19×10-7M。3.采用原位法快速合成了 Fe3O4@HMS磁性纳米球,通过XRD、N2-吸脱附曲线、TE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其在类芬顿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H2O2/Fe3O4@ HMS为6 mL/40 mg条件下催化效果最好,150 min内对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达到98.02%。
其他文献
贫困问题始终与人类发展相伴随,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
丙烷氧化脱氢(ODHP)制丙烯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丙烯生产技术,具有不受热力学平衡限制、抗积碳性能优异而且能耗低等优点。硼基催化剂是一种新兴的非金属丙烷氧化脱氢催化剂,与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2013年以来并购重组迎来了发展热潮。TMT行业作为通信、媒体和科技的统称,对我国的经济转型以及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TMT行业并购交易数量屡创新高,行业并购中普遍存在着高溢价现象,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值得我们探讨。一般来说,最终定价都是在资产评估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协商确定的。因此,本文从资产评估角度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影响TMT行业并
近年来,天然砂资源迅速减少,机制砂作为一种绿色经济的天然砂替代品广泛在混凝土中使用。机制砂中含有一定量的石粉,石粉在混凝土中可起到填充效应和晶核效应,但当石粉添加量
由电子给-受单元组成的光致变色杂化材料在防护、装饰、显示、记忆、开关、摄影、光学检测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这类材料主要是基于紫罗碱、萘四甲酰基二酰基亚胺(NDIs)衍生物、三吡啶基三嗪(TPT)等强电子受体的氯金属酸盐、金属氰化物、金属磷酸盐等离子型杂化体系和以羧基为配体的配位型杂化体系。电子受体在强度及化合物类型方面的相对单一和有限的结构修饰能力严重地限制了电子给体结构和电子给予能力
GEO星机双基SAR(Geosynchronous spaceborne-airborne bistatic SAR,GEOBiSAR)是指以GEO-SAR卫星为辐射源并与机载接收站组成的双基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重访周
高速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可以适应十分复杂的工作环境。高速钢组织由基体+碳化物组成,细小且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是其优良性能的保证,一般通过熔炼+锻造的方式得到。在高速钢
环太湖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近年来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生境退化和外来水生物种入侵等环境问题。为明确环太湖地区河道和湖泊沿岸带本地和外来水生植物多样性现状,评估这一
认知合成孔径雷达(Cognitiv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Cognitive SAR)是一种新体制雷达,是引入并模仿生物认知特性的新一代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具备感知、理解、学习、推断与
我国传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更多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积极的政策扶持,从而获得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亟需通过科技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来获取全新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正是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思路。然而,针对这一行业投入服务化的实证研究还相对欠缺,尤其是对生产率影响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