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不是诸侯国内部固步自封的改革,而是在交流动态之中进行的。所以说,这个时代是一个行走的时代。“世族”是春秋时代文化的引领者与传播者,更是文化的变革者。在这个思想文化变革的大时代,身兼多个身份的世族中人没有在本国和封地内部一筹莫展,而是普遍走出去了,有外交礼仪的需要,有因动荡避难的需要,有个人家事的需要,有主动的出行,有被动的前往。他们中有思想的先行者,有政治的流亡者,更有文明的传播者,这都说明“行走”这件事情在春秋所起的作用。自此,《黍离》之伤开始了,苦难的心灵丰富了。春秋世族的行迹对政治格局也产生了影响,如王室、士大夫、底层个人。世族的出行有动荡性的脚步,有一般性的脚步,有流亡的脚步,也有自主选择的脚步。有君主的脚步,《左传》的开篇郑庄公之子郑厉公,流亡十七年。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之路,齐桓公的流亡之路,最后《左传》的终结是鲁哀公之邾如越。有士大夫的脚步,一般世族如孔子、叔向、叔孙豹、子产、晏子、伍子胥等等,整部春秋史就是由脚步丈量出来的,他们交织在一起的杂乱的脚步,构建了春秋思想史。与战国时代不同,春秋时期远离祖国行走外邦的世族们,他们的历史哲学不是与母国割裂而是回归。由于各国地域界限不稳定,而世族的出行,拓展了视野和地理的宽度,拓宽了思想的深度思维的空间。他们在行走的途中,不但在政治上肩负着家国使命,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思想文化传播的作用,如王子朝奔楚等。他们在出行中,与人交际,或观察各国风雅,或行礼乐赋诗,其言必有辞,其行必有气象,这一系列文化活动,也构成了春秋时代的时代风尚,更形成了春秋时代特有的贵族文化精神。行迹的历史就是春秋史、思想史、人格史、文学史。隐形的足迹变成了政治的演变、文化格局的演变,同时书写了苦难的历史。由此,在世族的行迹中,春秋时期的历史,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群体到个体,从文化结构到精神气质,从时代风气到心理趋向的状况,都被全面而生动的呈现出来。因此,本文以“春秋世族行迹与文化活动考察”为题,考察世族及其成员的出行状况与文化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春秋时期思想文化与文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