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世族行迹与文化活动考察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633332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不是诸侯国内部固步自封的改革,而是在交流动态之中进行的。所以说,这个时代是一个行走的时代。“世族”是春秋时代文化的引领者与传播者,更是文化的变革者。在这个思想文化变革的大时代,身兼多个身份的世族中人没有在本国和封地内部一筹莫展,而是普遍走出去了,有外交礼仪的需要,有因动荡避难的需要,有个人家事的需要,有主动的出行,有被动的前往。他们中有思想的先行者,有政治的流亡者,更有文明的传播者,这都说明“行走”这件事情在春秋所起的作用。自此,《黍离》之伤开始了,苦难的心灵丰富了。春秋世族的行迹对政治格局也产生了影响,如王室、士大夫、底层个人。世族的出行有动荡性的脚步,有一般性的脚步,有流亡的脚步,也有自主选择的脚步。有君主的脚步,《左传》的开篇郑庄公之子郑厉公,流亡十七年。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之路,齐桓公的流亡之路,最后《左传》的终结是鲁哀公之邾如越。有士大夫的脚步,一般世族如孔子、叔向、叔孙豹、子产、晏子、伍子胥等等,整部春秋史就是由脚步丈量出来的,他们交织在一起的杂乱的脚步,构建了春秋思想史。与战国时代不同,春秋时期远离祖国行走外邦的世族们,他们的历史哲学不是与母国割裂而是回归。由于各国地域界限不稳定,而世族的出行,拓展了视野和地理的宽度,拓宽了思想的深度思维的空间。他们在行走的途中,不但在政治上肩负着家国使命,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思想文化传播的作用,如王子朝奔楚等。他们在出行中,与人交际,或观察各国风雅,或行礼乐赋诗,其言必有辞,其行必有气象,这一系列文化活动,也构成了春秋时代的时代风尚,更形成了春秋时代特有的贵族文化精神。行迹的历史就是春秋史、思想史、人格史、文学史。隐形的足迹变成了政治的演变、文化格局的演变,同时书写了苦难的历史。由此,在世族的行迹中,春秋时期的历史,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群体到个体,从文化结构到精神气质,从时代风气到心理趋向的状况,都被全面而生动的呈现出来。因此,本文以“春秋世族行迹与文化活动考察”为题,考察世族及其成员的出行状况与文化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春秋时期思想文化与文学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贸易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数字贸易成为了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一背景下,数字贸易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围绕数字贸易的发展和规制的讨论一直备受瞩目。各个经济体为了把握数字贸易的发展方向,掌握未来全球贸易发展的主动权,积极完善本国的数字贸易立法并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其中美国的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和完善非常有代表性。《美国-墨西哥
学位
所谓抵押权独立性制度,即是指抵押权可以独立于债权而单独存在,其设立、移转、消灭都与债权之存亡无关。抵押权独立性制度相较于抵押权从属性制度,拥有更为符合交易习惯、有利于促进融投资等多项优势。然而,目前在我国现有立法中,无论是《物权法》还是《担保法》都对抵押权独立性制度采取了忽视的态度而选择抵押权从属性制度;在我国最新颁布的《民法典?物权编》中,对于抵押权独立性制度仍然只字未提;我国司法实践中,抵押权
裴彩芳(1968-),山西乡宁人。19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其中诗集《紫露秋黄》曾荣获2013-2015年度“赵树理文学奖”。她的诗智性飞扬,意象丰美,以泣血的亲情沉湎,及辽阔的家园想象,谱写着山西诗歌独异的华章。本文首先关注裴彩芳的“长诗”,阐释她基于独特的生命体验所获具的人性深度;接下来论述她“十四行”诗体的创新方式,其以情带韵的自我呈现方式,尤其值得注意;最后,解读裴彩芳存在家园的想象开掘,
学位
[db:内容简介]
学位
从《浮躁》(1987)到《废都》(1993),贾平凹问鼎长篇小说之初,总之得益于他对渐趋“转型”时代必然承受的阵痛的敏感回应,《商州》(1987)《妊娠》(1988)当然也不例外;随后相继推出的《白夜》(1995)《土门》(1996)《高老庄》(1998),城、乡二元社会的中国特色又无疑得到了贾平凹集中的综合考量。新世纪以降,贾平凹专心致志地经营长篇小说,风华标劲,驰骋弗界,“现实”与“历史”并举
学位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1990)是意大利20世纪著名作家。选题通过对《冷漠的人》、《罗马女人》、《鄙视》和《同流者》四部长篇小说的研究,探讨其中蕴含的“罪与罚”主题,挖掘人性中的恶、人物的“罪与罚”和异化带来的悲剧等思想内涵。  本文的主体部分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四部长篇小说概况及其作品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是对陀思妥耶
韩玉光(1970——),山西原平人;少年时期即潜心诗歌创作,曾是“超超主义”(《诗歌报月刊》1990年一、二期合刊“中国诗坛1989实验诗集团展示“专号上亮相的民间诗歌团体之一)晚出的成员。2008年参加第24届“青春诗会”,迄今出版了《一九七〇年的月亮》(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捕光者》(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两本诗集。前者荣获天津市第19届鲁藜诗歌优秀奖,后者荣获山西2010——20
学位
《汉语大字典》是在现代辞书编纂理论指导下编写出来的一部新型字典,从1975年计划编写到1990年八卷本全部出齐,用时15年。第一版出版後,从1999年开始正式修订,到2010年第二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与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共同出版,又用时10年,卷轶浩繁,体量巨大,堪称我国语文辞书编纂的标志性典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辞书编纂的学术水准和文化软实力。  本文以《汉语大字典》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