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差序氛围对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职场排斥的中介作用与德行领导的调节作用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594825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随机抽样法,对从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充等城市中抽取的432名员工进行研究,采用组织差序氛围感知问卷、职场排斥问卷、德行领导问卷和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对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运用spss、Mplu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与方差分析以及中介、调节效应的检验,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就我国企业或组织目前的状况来看,组织差序氛围及各维度、德行领导、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的水平均处在中等水平以上,而职场排斥处在中等以下水平。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组织差序氛围、职场排斥、德行领导、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学历在对组织差序氛围的影响上主效应显著;员工的年龄与学历水平对职场排斥的影响显著;在不同性别、工作类型的员工对德行领导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员工不同的教育背景、单位性质在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的实施上存在显著差异;
  (2)各变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路径分析发现:组织差序氛围对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即组织差序氛围的存在是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因素之一。职场排斥在组织差序氛围对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即组织差序氛围造成了员工遭遇到职场排斥的感受,进而导致了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的发生。
  (3)德行领导在组织差序氛围对职场排斥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即德行领导的层次越高,员工在组织差序氛围下感受到的职场排斥水平更高,反应更灵敏,进而增强了对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发生的作用效果。
  据此,本研究将从组织环境、员工个人、管理者三方面给予建议,用以减少员工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首先,关注企业内部风气动向,警惕差序氛围过于浓厚,包括增加组织中受信任员工的数量和公平管理,给予员工权利,鼓励员工在工作场所建立友谊;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其次,健全员工成长平台,减少职场排斥,包括创造和鼓励和谐友好的企业文化,实施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关注员工成长,搭建能力提高平台;建立监督机制和投诉渠道;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重视和加强员工社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定义员工之间的工作界限。最后,减少员工强制性的组织公民行为,包括建立和鼓励自愿实施组织公民行为的组织氛围;完善员工福利体系;减少辱虐管理。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篇较系统地研究我国反诉制度有关问题的论文。此文主要以我国反诉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现状为立足点,考察国外各主要国家关于反诉制度的理论和立法,在对两大法系国家反诉制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试图重新评价反诉制度的价值功能,矫正实践中对反诉的不当处理,以完善我国的反诉制度。文章除引言、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反诉制度的历史沿革及一般理论。首先介绍了反诉制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其次在反诉制度的一般理论
学位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现代刑事审判的一项重要原则,已在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立法中得到了确立。是否在刑事诉讼立法中确立这一原则,体现出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和法制建设的文明程度。笔者通过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深入研究,通过对一事不再理原则基础理论的重新审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试图寻找一条能在我国真正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合理途径。除引言、结语外,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一般理论。笔者分析了一事
学位
公平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议价博弈范式是研究公平分配问题常用的范式,其中包括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前人研究表明议价博弈中分配者多倾向于公平分配,并且当分配比例小于20%时,接受者会拒绝接受分配结果,并不符合追求最大利益的“经济人”假设。不同理论试图对该“非理性”行为做出解释。本研究试图探讨议价博弈中存在的权利认知偏差,并以此解释人们的决策行为。另外探讨随着分配金额的变化,
聋生由于听觉通道受损,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导致其在加工语言信息时存在一定困难。如何提高聋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其阅读效率是心理学和特殊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有研究发现,在汉语阅读过程中,存在词切分的过程。并且通过词切分可以促进不熟练读者的汉语阅读。因此,探讨词切分是否同样有助于聋生进行汉语阅读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拟从词切分的角度入手,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探讨词切分对小学聋生汉语阅读
学位
以往大多相关研究考察了自我参照条件下的项目记忆(item memory),较少有研究探讨自我参照条件下的源记忆。源记忆关注记忆材料的背景信息,为记忆提供了不同的线索。虽然项目记忆与源记忆都能引发自我参照加工优势,但二者是否存在差异还不清楚。另外,以往研究结果表明,刺激材料的效价不同,引发的项目记忆及源记忆结果也不一致。当前研究探讨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不同刺激材料引发的项目记忆和源记忆的作用机制。 
社交技能缺陷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个体核心病理特征之一,社交问题涉及多个方面,ASD者对社交刺激的注意偏向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人的注意资源相对有限,情绪性信息比中性信息更容易占用注意资源,引起个体的注意偏向。目前研究者们大多关注ASD个体对面部情绪的加工,很少有研究考察ASD个体对不同效价的情绪躯体语言的注意偏向。躯体语言也是社交刺激的
学位
目的:心理学中自恋和羞耻的研究已有很久的历史,但还存在很多未知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简式内隐联想范式以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病理性自恋与内隐羞耻的关系并揭示病理性自恋以及内隐羞耻的神经机制。  方法:采用病理性自恋量表测量了303名在校大学生,根据病理性自恋量表总分从高到低筛选前20%和后20%分别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对符合要求的被试进行外显羞耻和内隐羞耻的测量,同时采集脑电数据。参与第二次量表测验的
目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自闭特质人群在正常人群中广泛存在的,具有和ASD患者类似但程度较轻的一系列特征,如情绪加工特征,社会认知特征。共情是指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并作出恰当回应的一种社会认知能力,包括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两部分。共情作为情绪互动和人际交往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自
学位
在现代钢铁工业中,热加工是钢铁材料的主要生产方式。动态再结晶(DRX)及动态回复(DRV)等动态软化行为是钢铁材料热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普遍而又非常重要的物理冶金现象。DRX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材料热加工流变应力和加工设备的载荷控制,而且能显著改变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晶体学织构,直接影响热加工产品的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因此,准确认识和理解钢铁材料热变形及再结晶行为的微观机理对热
学位
本研究从哈尔滨、北京、山东、大庆、广东、浙江等25个城市中,运用整群抽样法,选取400名企业员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职场精神力问卷、组织承诺问卷、道德认同问卷以及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问卷对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且通过使用统计方法对以上问卷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员工职场精神力、组织承诺、道德认同以及各维度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员工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