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他乡的诗语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cy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从三个层面探讨当代中国诗人的域外写作。第一章主要分析流寓海外诗人出国后诗歌创作的变化。第一节从主体心境的分析入手,指出流寓海外诗人的创作心境对写作的影响。远离故土、他乡漂泊的孤寂与疏离,对于这些诗人们来说,在他们的经验中并非洋溢着浪漫的“异域情调”,而是充满焦虑、苦涩与陌生的异域感,更多呈现的是漂泊者忧郁、苦闷的心境。外部环境和主体心境的变化,必然使他们的作品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二节的个案研究以北岛、多多为例,具体分析异域环境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呈现了哪些层面的变化。流寓海外诗人的诗歌创作虽然风格各异,但因身体的移位,面临着共同的非本土语境,所以其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也呈现了某些共同的特征。第二章分别从诗歌主题,诗歌的孤独净化,诗人与母语的关系三个角度来探讨海外诗人诗歌创作的整体倾向。就诗歌主题方面而言,“漂泊”成为压倒一切的迫切主题,漂泊对于诗人而言是一柄双刃剑,在带给诗人孤独与痛苦的同时,也使诗人更深刻地体味了生命的意义,漂泊的经验同时内化了对本土的记忆,所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就诗歌写作状态而言则呈现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化写作,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变异,使诗人更加沉潜于自身,成为一个内在的人,记忆的人。远离了众语喧哗的本土语境,流亡于陌生的异域语境,在异国他乡构建心灵抒写的诗性空间,远离意识形态的羁绊,这使得海外诗人个人化的诗歌写作成为可能。在对不同语言与文化特质的辨识和比较中,诗人的母语感受力与表达能力不仅没有弱化,而是更加加强了。第三章主要探讨流寓海外诗人诗歌创作的美学差异,在异质的文化空间中,诗人们的诗歌写作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言说方式和美学气质,我尝试以“硬语盘空”和“软语商量”来概括两种诗歌语言品质的差异。浸润在西方文化场域内,有些诗人的诗歌创作更多地接受了西方现代性、后现代性元素的影响,而另一些诗人却呈现出一种回望的姿态,渴望返回源头,回归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统中寻找诗歌创作的养料,使其诗歌创作更加本土化。
其他文献
本文从宏观上对麦家总体创作实践给予综合性评价,从文化的视野,结合具体文本对“麦家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第一章分析麦家作品中的主旋律主题,英雄形象以及密码特情体
随着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繁荣以及多民族多区域文学史观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少数民族文学。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中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一支,在当代获
红茶属发酵度在80%~90%的全发酵茶,是茶类中最大的茶叶种类,占世界茶叶消费总量80%以上的份额。因制作过程不经杀青,而是直接萎凋、揉捻,然后进行完整发酵,使茶叶中所含的茶
期刊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通过观察翻译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其目的就是要解释在某种特定文化中各种系统的功能。他着重讨论了翻译作为“多元系统”的一个系统在文学多
社区时代的发展带动了商业街的兴起,在社区时代的高速发展下,社区商业街不仅继续承担着过去商业配套功能,与此同时,还逐渐呈现出功能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社区商业街的发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国有企业为了顺应社会发展,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至今,国有股权制度的建设成果显著,公司股份制改造已基本完成,但国有股权毕竟表现出很多与一般股权不
现在的会计教育提供的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从已有的财务人员中培养出高端财务人员,是每一个企业集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如何选
近几年,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发生了多起贪污、盗窃、挪用国库资金的案件,其中个别案例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作案的,该类案例造成国库资金的损失,严重损害了人民
唐代的海洋文化非常发达。唐朝作为一个开放的朝代,与海外进行着广泛而频繁的交流。这种交流的实现,离不开唐代航海业的进步。在唐代航海活动大发展的背景下,诞生了许多优秀
借助《论语》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比较和探讨了《论语》五译本文化高频词的翻译。通过多层面考察,研究结果发现:五译者多使用各种显化手段,相对而言,森舸斓多使用各种不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