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力求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中,探寻物质产品生产与消费和精神文 化产品生产与消费和谐发展的可能性,并适当讨论中国文化消费的现伏、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由于我国对文化消费的理论和政策研究相对薄弱,无形中增加了本文调研与创作的难度。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我们要为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创造条件,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 优化消费结构,使人民生活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作者通过计算1990年以来最终消费需求、总投资需求和净出口三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发现,除个别年份外,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起着主导作用。中国有着巨 大的消费市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显重要。正确把握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 现伏,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引导居民消费,优化消费 结构,以至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存在着不小的 差距,农村居民现有消费能力仅为城镇居民的1/3,这一特征决定了城镇消费必然要在整 个消费需求的发展中起到先导作用。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但应 该指出的是,城市的今天就是农村的明天,我们同样关注和重视农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并试图通过对城镇的分析为农村提供借鉴。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们更注重对物质消费的研究, 而对精神文化消费及其动向多有忽视。实际情况是,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逐步增加, 消费市场的日趋繁荣,广大群众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已经开始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居 民对文化消费需求的意识也正在增强。我认为,在消费层次逐步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变 化就是居民对于旅游、文化娱乐、教育、图书音像等文化消费需求的显著增长。文化消费 需求是享受需要、发展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在理论研究和政策设计中给予足够的关 注。因此,这是本文率先提出的问题,也是立论思考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部分讨论了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及文化消费的发展和意义。 第一,对本文中“文化”及“文化消费”等概念予以界定。在参考各种有关资料的基 础上,本文对文化活动的范围和内容确定为:教育、科技信息、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 播电影电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娱乐(包括旅游)等。本文中所涉及的文化 消费主要是指人们对教育、科技信息、旅游、文化娱乐(包括欣赏影视作品)、图书音像等 有利于提高居民身心健康与素质的消费。 第二,以新的视角对分析消费结构的基本工具-恩格尔系数重新认识。恩格尔系数应 当包括两个指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可称为恩格尔系数Ⅰ;文化教育娱乐支 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可称为恩格尔系数Ⅱ。我认为,关于“恩格尔系数”的统计、 分析方法,就现代社会而言,只有补充“系数Ⅱ”之后才是更为完整的。“恩格尔系数Ⅱ” 既体现出客观实践的要求,也标志着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的认识在提高。精神文化消费 支出和物质消费支出一样都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忽视它的存在,就不可能全 面地、真实地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第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其中恩格尔系数变化 的规律性。从总体来说,人们的生活需要可以依次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和表现 需要等有规律的、递进的三个阶段。在第二阶段,恩格尔系数卜卜降明显,系数n有所上 升。&第二阶段,恩格尔系数1仍继续下降,系数11则迅速上升,县至系数11开始超过系 数卜 第四,论述了文化消费的发展与意义。研究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及文化消费的发展,目 的就是要从这种趋势中寻求打会。经济进步的动力。本文论述了文化消费对社会发展的意 义,并从经济增长、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等角度论述了文化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三部分为我国城镇居比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及文化消费的现状。文章指出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从客观角度看,居民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构成了文化消费的充要条件。本文从影,响 文化消费的必要条件——屠民的收入水平入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和数学模型分析。分析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文化悄费的发展趋势与国际一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