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比目前油田广泛应用的HPAM评价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溶液性质,通过粘浓关系判断其在宏观条件下的临界缔合浓度,通过流变关系探讨其在高温、高盐及模拟油藏条件下的流变行为;通过淀粉-碘化镉比色法测定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浓度,从温度和矿化度两方面探讨疏水缔合聚合物的静态吸附特性以及在多孔介质中动态滞留相关参数:由其流变性及吸附滞留特性采用“串联岩心法”通过考察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条件下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总结如下: (1) 优选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3,在温度为46℃,矿化度为8471mg/L的条件下的临界缔合浓度(CAC)为1100mg/L左右。流变性研究表明AP-P3溶液具有典型的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特征,即在CAC浓度以上,溶液的粘度随溶液的浓度增加而急剧上升;同时表现出剪切变稀和剪切恢复的特性。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对聚合物溶液流变性研究表明,在其浓度高于CAC时,溶液的粘度由两部分组成:由自身分子量贡献的塑性粘度和本身溶液结构获得的结构粘度组成。 (2) 静态吸附试验中测定了6条等温吸附线,发现AP-P3与HPAM溶液吸附规律基本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且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量显著大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静态吸附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矿化度的增加,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静态吸附量增加,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附量减少。 (3) 用双段塞法作出4条浓度剖面曲线,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的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和动态滞留量。相同条件下AP-P3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滞留量与HPAM几乎相同是因为HPAM因机械捕集引起滞留量较多的缘故,但均远小于所测静态吸附量,其不可入孔隙体积大于HPAM的不可入孔隙体积是因为在多孔介质中其发生分子间缔合的缘故。 (4) 高于临界缔合浓度的AP-P3溶液与HPAM溶液在多孔介质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注入性,即未发生堵塞且传播较均匀。从阻力系数特征可以看出,相同条件下HPAM溶液流度控制能力相对较弱;而AP-P3溶液表现出很强的流度控制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其流度控制能力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5) 后续水驱过程中AP-P3溶液饱和过的填砂模型表现出比HPAM溶液饱和过的填砂模型更高的残余阻力系数。临界缔合浓度附近的AP-P3溶液表现出与一般认识相反的规律:随着水的大量注入,压力没有降低反而升高。 本文得出的实验数据和结论,对聚合物驱的数值模拟和动态预测等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