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就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e15807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十八大报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十三五规划等纲领性文件陆续出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的共识。近年来“大城市病”的凸显,使得传统城镇化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很多学者提出异地城镇化路径,但是这种模式下很多外来人员受户籍制度影响,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没有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目前部分学者提出就地城镇化路径,因符合中国国情而得到广泛支持。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最主要路径之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就地城镇化是县域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县域城镇化就是就地城镇化。因此本文以县域作为研究维度,展开对重庆地区就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首先作者通过关键词“就地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查阅了大量文献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然后作者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方面展开对重庆地区现状及存在的发展误区的研究;之后借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世界银行等较权威的组织对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研究,确立了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指标16个,社会指标16个,资源环境指标14个,共计46个指标;接下来作者选取了重庆五大功能区中城镇化率较低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17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指标体系,查找了统计年鉴、各区县政府官网、公众信息网搜集了1000多个原始数据。分别从纵向和横向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纵向研究是对城镇化率最低的酉阳县近5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主要是运用了主成分分析得出酉阳县近5年综合发展指数进行分析。横向研究是对渝东南、渝东北17个区县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主要是运用了主成分分析加DEA模型的分析,主成分分析是对17个区县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排序,DEA模型则对17个区县的可持续发展效率进行评价。最后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方面对重庆地区就地城镇化的建设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对重庆地区的就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理论的演化,公司连锁董事的现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出现得很普遍。这一种现象早己经受到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当大
学位
8月23日至24日,江苏全省乡村振兴档案工作推进会在张家港市召开.省档案局局长陈向阳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档案局副局长赵深作工作报告,苏州市委副秘书长、档案局局长钱斌到会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