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探讨外感热病的辨证法,建立马来西亚外感热病诊治规范,及提高中医辨治水平,为此次研究目的外感热病,为感受外邪而发热的疾病。历代名医家不断发展创新了外感热病诊治经验,从中积累了丰富的辨证法,其中辨证法更渗透到临床各科,而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精通外感热病辨证法。六经、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是古代医家研讨外感热病的理论概括,现代医家多提倡融合伤寒、温病学说。刘渡舟提出中医理论离不开五运六气,认为气化学说,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刘氏归纳《伤寒论》为六气人体辨证法学说,把疾病过程分为阴阳两类,即三阳和三阴,是由六气所化。温病学家蒲辅周在治疗外感热病,更是应用了六气气化学说演出六气天人相应辨证法辨治外感热病,将一年十二个月份,分为六个气候变化,此六个气候变化好比六气即风、火、暑、湿、燥、寒,蒲氏称之为时病,也称六气为病。历代医家不断试用六气学说,指导临床实践,取得不少有价值成果。方法:本研究尝试以六气为病学说分析外感热病早期症状,寻找马来西亚外感热病早期症状在2011至2013年之间所呈现的规律,与蒲辅周时病治疗经验里所描述的六气为病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在此次研究中,共调查马来西亚2011至2013年发病的外感热病患者78例,采集了每个患者在发病早期的症状,舌象,脉象,辨证要素共36个观察项目,根据六气为病里的分组方法,再通过对比每组临床症候分布有无差别,由此判断马来西亚外感热病早期症候的发生是否受到发病时六气气化的影响。成果:研究成果显示,2011至2013的外感热病早期症候的大多数观察项目中,有部分观察项目出现率受到发病时六气气化的影响,对出现率受到发病时六气气化影响的观察项目,分析了其出现率与六气为病发病机理的联系。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论是由于马来西亚因与中国相毗邻,尤其在夏季风与冬季风此两季候风的相互影响之下一年之中同样会出现与中国略相同的气候变化。六气为病对于认识外感热病早期症候在不同气候状态下的出现率差异有一定价值,并根据外感热病早期症候在不同时段所呈现的特点,提出该病的治疗原则。本研究首次针对马来西亚人群研究外感热病的早期症候特点,对外感热病早期症候与六气为病证型之间做了深入的探索,及以六气气化角度分析六气为病与六经辨证内涵关系,为提高防治水平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以上结论将对马来西亚外感热病辨治有一定的帮助,未来可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前瞻性、大样本的调查,提高中医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