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定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碳减排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随着对气候变化问题关注度的日益提高,在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从政策制定者正逐渐转向社会大众,再加上关于从消费角度进行碳排放核算的争论,导致了“碳足迹”核算策略的出现。在我国,关于碳排放权会计的规范和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目前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构想上。本文充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这个中心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简要分析了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基础,即为碳排放权的物质流核算,通过建立公式对电力行业内排放量进行核算;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权物质流核算进行了分析,总结企业进行碳排放权物质流核算的主要过程。其次,对碳排放权的价值流进行核算,综合当下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了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目标和假设,确认与计量,对企业的碳排放权进行会计财务核算,即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科目和账户,列入相关二级科目,将实际的碳排放量转换为报表中的数值,同时,将这些数值进行信息披露,列入企业相关报表中。企业自用型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而交易型碳排放权则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最后,依照前文中提到的理论的核算方法,以HX电力企业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企业碳排放会计核算进行实际应用,以此来分析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并最终得出结论,碳排放权会计是运用碳排放权会计理论与碳排放权会计核算方法,构建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满足碳排放会计的核算目标。因此,本文从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方面研究了电力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碳排放权会计核算在电力企业的全面推行是煤电行业碳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全面推行不仅有利于准确计量碳成本与效益、提高碳信息披露效率,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也为其他行业碳排放权会计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与经验。为能够更好的实现减排目标和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目标,煤电行业应尽快建立并不断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加快碳排放权会计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