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与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习语正是这些差异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集中体现。英语习语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理解并使用它已成为衡量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习语是外语学习中的难点之一,通常具有良好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在英语习语的掌握上都相当薄弱(骆世平,2005)。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第二语言习语习得的实证研究很少,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不足。吴旭东和陈斌(2006)研究了中国学生对英语颜色词习语的理解,发现颜色词习语类型对习语理解是否产生影响与外语水平的高低有一定关系。为了验证吴旭东和陈斌的研究是否具有普遍性,并拓展对英语习语习得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英语学习者习语难学的尴尬局面,本论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试图探索英语动物词习语类型和英语水平是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动物词习语理解产生影响,如果是,是各自产生影响,还是通过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本文选择英语中的动物词习语作为研究的参照点,通过建立英汉习语跨文化对比模式,来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中的动物词习语的习得情况。30名中等水平学习者和30名高水平学习者参加了此次研究。作者共选择了20个英语动物词习语,依据不同的文化内涵-语言形式的匹配把它们划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1)文化内涵相同/相似-语言表达相同/相似;(2)文化内涵相同/相似-语言表达不同;(3)文化内涵不同-语言表达相同/相似;(4)文化内涵不同-语言表达不同。本研究的数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受试在词汇量宽度中的作答与在动物词习语理解测试中的作答。由于学习者的词汇量大小会影响他们对英语动物词习语的理解,所以本研究通过对英语词汇量宽度的测试,来证明高水平受试的英语词汇量明显大于中等水平组。通过对动物词习语理解结果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发现:(1)英语动物词习语类型对其理解产生显著影响。第一种类型的动物词习语透明度最强,最易理解;第三和第四种类型的英语动物词习语透明度最弱,因此最难理解;第二种类型的动物词习语透明度介于前两者之间,所以理解难度也介于它们之间。(2)外语水平对英语动物词习语理解有显著影响。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只对两类包含文化内涵动物词习语(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理解显著高于中等水平者,而两个水平组对其它两类英语动物词习语(第三类和第四类)的理解并没有显著差异。(3)迁移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动物词习语的理解产生影响。受语言和文化正迁移的影响,外语学习者在第一类习语的理解中得分最高;语言负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第二类习语的透明度与第一类相比较弱,受试在这类习语中的得分位于第二;文化负迁移干扰了第三类的理解,语言负迁移和文化负迁移共同干扰了第四类习语的理解,所以与第一和第二类习语相比,受试在这两类习语理解中的得分较低。作者从语言文化迁移方面对调查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外语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以期有益于英语学习者的习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