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心是道德范畴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个体成功社会化的本质特征。良心表现在一个关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内在感,促使个体在道德动机和行为上朝向积极的一面。道德良心是现实社会要求的反映,是对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个体良心发展的水平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心理健康以及个体的社会道德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对良心内涵的理解普遍倾向于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整合,认为良心是三者的有机统一,而对儿童良心的研究更多集中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对于儿童良心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自身的气质及环境两个方面,其中模仿是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环境因素之一,有学者认为模仿是良心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国内尚缺乏此类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验证目前国际上关于儿童的模仿与其良心发展的关系,丰富我国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成果,并为家庭教育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20—22个月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情境观察法,通过录像测量20—22个月儿童的模仿,6个月后对他们的良心发展状况进行测量。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26—28个月儿童良心的结构,儿童模仿与良心的关系,儿童模仿与良心各维度的关系以及儿童模仿、良心发展的性别差异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26—28个月儿童的良心由认知、行为、情感三个维度组成;(2)20—22个月儿童的模仿与6个月后其良心发展总分相关显著,20—22个月儿童的模仿与6个月后他们的良心各维度相关显著,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的模仿能够显著预测良心的发展;(3)20—22个月儿童的模仿及6个月后他们的良心发展性别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