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包含了语音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自然语言系统等尖端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闻领域的时候,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曾提到的人类会进入后信息时代的预言成为了现实。新技术与新闻生产的融合让人们看到一个更加便捷和智能的未来。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学术资料和业界相关实践情况,试图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对后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发展对新闻生产领域带来的变化进行重点梳理,包括新闻生产内部形式的变化和新闻生产产业结构的转型。分析人工智能给新闻业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因素,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给出相应对策。本研究认为后信息时代是个人化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闻领域后带来了许多新的火种。新闻内部生产形式的变化和生产结构的转型共同构成了后信息时代个体“有差别诉求”愿景的实现。传统的媒体主导框架下的新闻生产方式被消解。传统的、线性的、组织式的传统新闻生产方式转变为去中心化的、对话式的、社会化的新闻生产方式。在资本和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新闻生产方式的嬗变打破了传播层级,重构了社会关系。以机器人写新闻为代表的新型的新闻生产不仅能快速的生成新闻内容,还能准确的预判受众喜好,实现精准的信息投放,新闻生产的主体和客体向多元化发展。对于技术带来的弊端,应当注意到避免由于过于依赖算法导致信息茧房加重刻板印象。因此对于新闻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所有方来说,应当尝试在新闻策展中设定“意外性”参数,激活受众的“新颖性”需求,以保持受众对新闻媒体的粘性。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帮助受众避免陷入“峰终定律”,使新闻从业者不因偏见而造成“基本归因错误”,最终影响新闻客观性。客观的把握抽象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在新闻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是重要的,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亟待建立新的媒体机制以适配媒体的融合发展。本文还反思了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不管是可能造成对受众隐私信息数据的侵权,还是使新闻从业者面临结构性失业,又或者是数据资源的高度集中可能带来的基于数字横沟之上的对话语权的控制。都是我们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局势。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以期能够对人工智能条件下的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贡献一些启示性的思索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