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债券它是在债券市场按照法律规定而且约定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证券,它的存在是为了支持绿色产业的项目。不同于普通债券,它是一种从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方式,将这笔钱投入到保护环境、减轻能源排放和开发新的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有着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融资资金专项使用、融资成本低等优点。特别是从中长期看,它是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补充,通过绿色融资这笔资金合理去应用,投入到那些真实需要融资的绿色项目,这样会大大改善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建设,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大力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债券融资,企业在获得绿色资金后是否能够妥善地利用好这笔资金,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朝着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方向去发展。目前学术界,在绿色金融这方面的研究停留在谈论绿色债券影响、现状、趋势等定性讨论以及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而对于研究绿色债券融资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这方面的定量研究还是不足。因此本文研究的结果不仅完善这方面的内容,更是对绿色债券融资政策可行性的有力支持。本文首先梳理了经营效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经营效率的论文,了解目前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的方向和最新方法。在比较几种主流的经营效率研究方法后,确定了最适合本文研究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模型,即数据包络法(DEA)中的BCC模型,CCR模型以及DEA-Malmquist模型。选取2013—2018年19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绿色债券的规模。选取投入指标:净资产,营业成本,现金流量流出,长期负债。输出指标:净利润,营业收入,现金流量流入,长期资产。首先对这19家上市公司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平均纯技术效率和平均Malmquist指数在2013—2018年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在2016年后上市公司各种经营效率值明显出现提高以及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有异质性。进行经营效率分析后,提出假设一:被解释变量综合技术效率与虚拟变量GBE(表示企业在t年绿色债券的规模大于0时为1,否则为0)为1时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和假设二:不同类型企业在进行绿色债券融资后有不同效应,存在明显异质性。通过建立静态面板数据,运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得出在解释变量GBE在5%水平上显著呈正相关水平,之后单独将企业划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个样本组来比较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效率差异,进行回归验证确实存在异质性。最后对本文所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绿色债券以及绿色金融在监管、政策支持、绿色融资工具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来解决目前绿色债券以及其他绿色金融所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