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廷画家绘制的肖像主要服务于朝廷,这些宫廷肖像既有祭祀之用的也有颂德之用的,帝王与圣贤的肖像原来大多是作为祭祀之用,而孝列功臣像则是表行纪功的。因于“国家”载体与概念而使这类肖像从意义上不同于其它肖像画,祭祀与颂德成为相互关联,使肖像人成为一种历史价值与国家楷模的标范。而国家楷模与道德追奉又是由先秦祖先崇拜演化来得。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先秦两汉的大量相关资料,基本阐明的史载肖像绘画的发生原因以及在汉代的发展状况,对汉代“国家相册”进行相对完整的分析。汉代肖像绘画以其形象之图绘兼任“记传”与“赋颂”,并以“载其容”而兼“叙其事”、“备其象”而兼“咏其美”的功能。形成了一种极具象征意味的“国家画册”形式。研究汉代这种意味深长的“史载”肖像绘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肖像画发展的源流,尤其是肖像画在汉代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发展的原因,更能从中探讨出社会政治变迁、社会思潮对于历史肖像画发展的影响。